11月到12月,有機會來到珠海、香港、澳門、深圳,一是考察一些大學的教育,二是為珠海辦事處考察市場和鍛煉隊伍,接連跑了幾十個院系和高校,有一些在近距離不一樣的感觸。
先說好的,最大的感觸是我們的路子走對了,珠三角是中國創新的發動機,市場人才需求極大,而大量的職業院校和著名高校的分校蓬勃興起,進入他們的實驗室,發現實驗投入巨大,從實驗投入的水平來說比同類上海高校要領先,這些學校很務實,都是使用真實產品的技能型實驗室,實驗場景與我公司思路完全一致。
上海作為創新概念的領先地,確實也名不虛傳,當我們拿出我們公司的實驗解決方案和實驗軟件來的時候,反饋遠遠比上海和西安積極,這證明廣東是急切需要我們的技術的,很多客戶急切需要我們寫規劃,很多需要我們召開師生研討,很多希望我們投標,這證明市場驅動需求,廣東的市場巨大,因此高校需求也巨大。
然而,廣東的公司確實檔次不高,從事實驗建設的公司專業的沒有發現,一些實驗系統比如信息安全,也是北方的,探討中,廣東的高校希望的是實驗解決方案而不是硬件和軟件那么簡單,廣東也愿意為服務付費。
對比廣東的需求、公司的路線、公司的團隊,我自豪地認為庚商是一個優秀的公司,然而并不卓越。
從考察廣東的情況來看,庚商的路子走對了,走技術、走解決方案、走創新之路,然而,通過幾個項目的配合和一線的銷售感觸,我也發現我們很多做得不到的地方,希望大家警覺。
1、公司有很好的信息化平臺,然而,絕大多數同事還是被逼無奈,而不是主動地規范自己的行為,并沒有養成喜歡共享、喜歡整理的習慣。尤其是喜歡共享的習慣,在喜歡整理方面,公司葉總是一個標兵,然而即使是葉總,也不喜歡共享,找公司平臺,幾乎找不到葉總電腦中上傳的非常優秀的東西。如果這樣,葉總拖著50個員工在跑,葉總跑多快也會被累死的。希望大家都學習葉總的整理習慣,但是如何共享,提高整個組織的效率,讓信息化平臺發揮極大的效益,而不是每年暑假和寒假督促大家上傳東西,是大家不斷要提醒的。
2、再說協調,目前的協調是在公司都在上海的基礎上建立的,然而,上海的市場畢竟有限,上海的經營模式也不可能拷貝到外地,如何把我們的軟件著作能夠快速地脈出去,需要外地和上海之間形成一個很好的信息共享和協調機制。然而,目前的協調還是通過能人之間的信任和威信建立起來的,不是通過信息平臺和組織和流程來完成的。比如說公司資質、案例、投標文件、公司團隊項目經理介紹等等,都沒有整理好的東西,項目管理部也不認真整理和共享,僅有的資質市場部傳到公司門戶網站,既不全面,也不及時。
3、銷售工具更新不及時。我們到廣東跑業務,客戶發現我們講的,在公司宣傳資料里面很不全面。今年暑假信息安全實驗室已經彩頁設計好了,不知道為什么沒有印也沒有申請,公司的實驗方案集一拖再拖,理想主義的市場觀點就是耽誤銷售進程,希望市場部反思;
4、公司太注重項目而不注重組織建設。廣東暨南大學的一個投標,大家晚上開食品會議,結果標書都沒有仔細看,那開會開什么?不是瞎開嘛。結果不但是投標保證金沒有落實,相當多的資源和資料都沒有落實,使本已緊張的投標書進上加緊。從葉總開始,就是只重視項目不重視組織,這個公司的效率取決于葉總的效率,而結果就是兩個,一是葉總累死,二是葉總效率低下的時候,整個項目無限拖期,今年幾個嚴重拖期的項目葉總本人占一半。
5、公司不重視組織建設還表現在公司內部信息化方面,從王寶玉到徐立利,從來沒有人把公司內部信息化當作效率來做,總是抽時間去做,然而,由于公司信息化不到位,會議延時、效率低下,整個公司效率就耽誤在內部信息化上。魏誠更是如此,自己公司的軟件和數字化平臺,幾乎我不催就不更新,絕大多數員工找不到東西跟沒頭蒼蠅似的。公司OA平臺多了很多標簽,而數字化庚商平臺幾個月就是不改。
6、我認為明年一定要有公司的CIO了,我認為目前比較合格的是蔣寧老師,公司的資源和信息蔣老師是標兵,也很愿意共享。其實共享是對人品有要求的,從這點上看蔣老師一定不是小肚雞腸的人。從葉總開始批評,明年一定要改觀,向蔣老師看齊。但是蔣老師畢竟年齡大了,我希望我們要有人能夠頂上來。我認為,公司下一步如果要有新的副總經理的話,一定是主管公司內部信息化的。
2012就要來了,我們要有所改變,已經初步的意見是公司三個事業部改名叫“軟件服務事業部、基礎設施服務哦鎳部、實驗平臺服務事業部”,公司已經全面進入軟件公司,但是離服務公司還有差距,要把公司從軟件打造成為服務型公司。我們賣的不是軟件,軟件僅僅是平臺,我們賣的是我們的創新的服務。而為了完成這個轉型,三個服務構成庚商“云”,而云最大的情侶就是共享。
IBM有個說法,WE EAT WHAT WE COOK,如果我們自己的信息化作不好,客戶的信息化就一定是假的,不持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