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嫂、馬嫂同歲,48周歲。
方嫂高中文化,馬嫂小學沒畢業。
方嫂和馬嫂嫁的男人都老實巴交,沒什么本事。方叔和馬叔沒本事,種田、打散工,幾斤力氣毫無保留,臟活累活干得莫不吭聲,總是任勞任怨。
方嫂和馬嫂都有五個孩子。方嫂三女兩男,女兒都在前頭,兒子押后。馬嫂三男兩女,兒子都排中間,前后是女兒。
方嫂大女兒二女兒酷愛讀書,先后畢業于江西師范、華南師范學校,下面三個弟妹學習不如兩個姐姐,只能早早出來打工,但一直不甚合意。方嫂為彌補對三個孩子的虧欠,先后把他們送去技術學校學了一年,然正牌學校與野雞學校的差距,不是努力就能解決的,方嫂三個孩子的工作狀況遠遠不如前面兩個女兒。
馬嫂一家是村里人無比羨慕的狀元家庭,除了小女兒不愛讀書,勉強混個中專學校,其他四個孩子都畢業于省內高校,村里人戲稱“三華”,大女兒華師,兩個兒子華工,小兒子華農,男孩們都考取了研究生,繼續深造,大有出國之勢。
方嫂是家庭主婦,她的神經很脆弱,禁不起縫紉機的震動,賺錢的活兒干不了,在家打理家務,偶爾接點小工如繡花之類的。方嫂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能賺錢。方嫂曾經是父親心頭寶,一心只讀圣賢書,無自立能力。父親突然離世,年輕的女孩失去了最大靠山,無法再讀書,遭到眾姐妹欺負辱罵,傷心欲絕的女孩不留只言片語,吞了三百顆安眠藥自殺了。被發現時已不省人事,因醫院條件落后,醫務人員醫術有限,方嫂并沒有進行洗胃等深層次救治,慶幸安眠藥藥效有限,方嫂撿回了小命,然殘留在體內的安眠藥卻徹底損害了她的神經系統,此后的人生,無法擺脫藥物的維系。方嫂母親隨便找個男人把女兒嫁了,以至于幾十年來,方嫂依舊難以釋懷,她的悲劇人生步步淪陷,再無從選擇。
馬嫂生得人高馬大,大大咧咧,早早進工廠打工,一個頂倆,是毫不吃虧的硬角色。在合適的年齡被婚配嫁了出去,馬嫂仍然是風風火火的,馬叔跟馬嫂一比,遜斃了,馬嫂用積蓄買了幾輛縫紉機,叮叮當當做起了服裝加工,挺著肚子做樣板,背著孩子談買賣,馬叔默默退一邊做飯去了。
方嫂沒有安全感,愛憂愁,什么事兒都往最壞方向想。孩子稍有個不適,她馬上尋醫問藥,醫生開的藥她能倒背如流,孩子的抗生素免疫能力大大下降,孩子作業太多,她心疼;孩子不愛讀書時,她生氣;孩子叛逆了,她恨鐵不成鋼;孩子出遠門,她茶飯不思;孩子工作太辛苦,她勸辭職……孩子們大了,可以自立了,她始終沒能放下心來,常常堅持己見,孩子們沒聽取或照做,方嫂便會嘮嘮叨叨大半天,以致出現適得其反的場面或效果,說教演變成了爭吵,被刺激的方嫂就會歇失底里地大聲質問,咒罵孩子,咒罵自己悲催的人生。
馬嫂的服裝廠做大了,她一邊忙著生孩子,一邊忙著接單,既做批發,也做零售,忙得腳跟不著地。孩子一串要么跟在她屁股后轉悠,要么自個玩去,孩子們渴了跟車工要水喝,餓了買零食,困了倒到衣服堆上直接睡大覺,總之,自己有需求,自己解決去。一群孩子雖說跟著馬嫂跟各種人打交道,耳濡目染,卻都一個比一個長得書生秀氣的,儼然沒有馬嫂的強勢與凌厲。
方嫂做事慢吞吞,邏輯性不強,有些事反反復復幾遍才最終拿定主意。她買東西要最好的,賣東西的人給她最好的,花多了錢回家發現原來是次品。馬嫂每天在家里忙得蓬頭垢面,沒時間出去溜達溜達,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卻無法入眠。
馬嫂在鄉下早市買了菜,中午跟女兒兒子一起在廣州學校食堂吃飯,下午去白馬看鋪面,跟附近店主討論服裝流行款式,晚上又搭高鐵回到工廠,發貨清點賬目,保證十二點前上床睡覺,沾枕不知窗外風和雨。
馬嫂一家其樂融融,方嫂一家不時鬧哄哄,兩個都是頂起了家庭半邊天的女人,因為性格,因為命運,而走出了各不相同的人生道路,造就了不同的家庭環境與孩子性情。亞洲蝴蝶拍拍翅膀,將使美洲幾個月后出現巨大災難龍卷風,很多時候,我們一個小小的選擇,結果卻是無法預料的,一句話語,威力可能無限,激勵了一個人,也可能毀滅了一個人。當命運降下困難與災厄無從選擇時,性格與態度是決定未來起承轉合的關鍵點,冷靜、慎重地做出判斷,不僅僅是對自己負責,還要對將來與之相關的人與事的因果負責任。
人生無法重來,悲與喜,掌握在自己手里,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因勢利導,必能絕境重生,
女人,可以選擇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