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叫 “人應該擁有的能力” 其中一條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機場里發(fā)生了一件事突然讓我意識到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原來如此差。
這里的差不是說我不會解決問題,而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永遠是被動的。
身邊發(fā)生的問題很多時候到最后都是可以解決的,所謂“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是指最后的問題是否能解決,而是你用什么方法去解決問題。
先說說我在機場發(fā)生的事吧。
我在check—in托運行李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的箱子超重了。服務人員告訴我你可以帶兩個行李,建議我把箱子里的東西分出來一點,如果要超重托運的話就要多交錢。我當時腦子里會想“怎么辦呢?我也想把東西拿出來一點,可是我沒有多余的行李箱啊,總不能現(xiàn)在去買一個吧,算了,接受現(xiàn)實吧,多交錢就多交錢吧。” ?服務人員知道我要付錢后就看了我一眼但是并沒有打算讓我付錢,她反而而思考了一下然后說”我看看我們有沒有箱子,有的話你把行李拿出來一點放進箱子里。“
我自然是很偏向她提出來的這個方法,與我的方法相比,她的方法我更喜歡而且還達到了我的目的:不用多花錢。
但是為什么我沒想到這個辦法呢?
然后我自己總結了一下,原來人解決辦法的方法分兩種,一種是“主動式”而另一種是“被動式”。
主動式的人會利用身邊的資源去解決問題,而被動式的人會采用“接受事實”的辦法去解決問題。
從機場這件事情中,我發(fā)現(xiàn)我是一個被動解決問題的人。
如果是一個采用“主動式”解決問題的人在遇到跟我同樣的問題時,他會主動地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他會主動問服務人員“那你們這有箱子嗎?或者你有什么辦法讓我減輕行李的重量嗎?”
一個被動式的人就會像我一樣“好吧,那我就多付點錢吧”
這兩種方法都解決了問題:行李能被托運。但是主動式的人沒有花錢,而被動式的人花了額外的錢。
現(xiàn)在想想,如果當時服務人員沒有幫我,我多花了錢,我現(xiàn)在心里一定會因為多花了錢而難受,委屈。
但是現(xiàn)在,我并沒有多花錢,反而覺得格外輕松。
所以到最后,被動式和主動式的人都解決了問題,但是被動式的人一定會多一些委屈。
現(xiàn)在幻想一下,以后進入公司工作,因為某個原因公司可能要陪損幾百萬
? ? 主動式的人會想著如何將損失的錢降到最低,被動式的人反而會想“好吧,那就幾百萬吧,就當買個教訓”
? ? 如果你是老板,你更喜歡哪種解決問題的人呢?
人們常說要學會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這里的學會指的是“學會主動去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