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談談:“演講”、“發言”,或者“講話”,這些我們似乎耳熟能詳,卻又似乎沒有那么透徹的問題。
大部分人都講過話,發過言,或多或少。是不是意味著我們都會演講和培訓?遺憾的是,很多人當他想向聽眾傳達想法時,總覺得詞不達意,達不到效果。
當我們發言時,我們其實不太關注聽眾的想法,我們更傾向講我們的想法“倒”出去,聽眾get到多少?誰關心呢?最典型的例子來自某部發言人的日常語句:“強烈譴責”“表示憤慨”blabla…聽眾關心嗎?誰知道呢?
當我們帶了強烈的目的性,或特別希望聽眾把我們的想法聽進去他們的腦子,“發言”就遠遠不夠了,這時我們需要“演講”“演講”“演講”!
圖片發自簡書App
當我們“演講”時,單純的語言是乏力的,我們還需要:
引人入勝的故事;
與聽眾之間強而牢靠的眼神交流;
繪聲繪色的演出我們的故事;
強烈的肢體語言來強調重點;
高高低低的語音語調來表達情緒;
或許,還需要一系列工具來幫助我們展示更廣闊的內容…
而且,我們需要不停地從觀眾方面收集反饋信息,并及時根據反饋來調整演講內容,更好把內容傳達給觀眾。
當我們需要演講時,不妨從上述方向開始考慮,把我們的發言變成演講,變成傳達想法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