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起了這個題目,因為我就是反面的活教材。
小時候被我爸許諾得了獎狀回來,有100元獎勵。當我第一次得了獎狀,還是全班第一名,我舉著獎狀,拿著獎品,跑了一里半的路,氣喘吁吁地把獎狀呈現在爸媽面前的時候,他們正在藕田里挖藕,我說,媽,我爸呢?我媽抬起頭,看到我手里有東西,問,那是啥?又是給你爸發的啥通知?(因為爸爸是生產隊隊長,村里有啥開會通知,經常從學校讓我帶回來給我爸)我堅定地說,不是!
爸爸并沒有放下手里的藕板,他直起身,我把獎狀正面朝他高高舉起,“爸!看!這是啥?”
爸爸定睛一看,“呦嘿!得獎狀了!”爸爸很驚喜。那個高高的聲調我到現在都還記得。我喜得傻傻只管笑,慢慢走上前去,等待著爸媽狂轟濫炸的表揚。
沒錯,他們狠狠地表揚了我!從那以后,我成了他們的驕傲,尤其是我媽,她連自己名字都不會認,但她知道獎狀是個上好的東西!代表著孩子聰明,學習好!大人們談論孩子,最免不了要問成績,我媽甚至很多次,當我的面,給村里人夸她的小幺女。甚至夸到了鎮上親戚那里。我自然是喜歡被表揚的,一次次欣然地聽著。也默默地接受著別人的表揚和贊賞的目光。一連三年,獎狀都是飛向我。
還有一次,我端著飯碗去稻場(就是打谷場)照看糧食(稻場離村子太近,防止別家成群的雞來啄食糧食)。離家有100多米的樣子。路上,筷子挑掉了一團米飯,看看飯團還不小,我把筷子放到端碗的手里,用空手把飯團撿起來,返回去,開門,然后把飯團扔給了家里的雞吃,轉身要走,媽媽叫住我,問我,
“是不是你自己掉的飯團,”
“嗯。”
“你把它撿回來喂雞?”
“嗯。”
我媽很高興地笑了,我疑惑。
“我的幺女真懂事,一個飯團挑掉了,都知道撿回來喂雞,知道愛惜糧食。”
哦,原來媽媽問我,是因為這個。我微微笑了笑,轉身走了。
再有一次,我在稻場玩,隔著藕田,看到對岸媽媽側彎著身子,胳膊上挎了一大筐衣服,正往東河去洗衣服。過了有一會,聽見村里幾個婦女嘰嘰喳喳地討論,路上掉的這是誰的衣服呀,問了幾個人,都不知道,七嘴八舌在那說呢,有個人提起那件天藍色襯衣,我看到,那是我媽媽的衣服。沒等我張口,其中一個婦女的女兒,抓起衣服揣懷里就往她自己家跑,我立刻制止,“那是我媽的衣服!”
那人的女兒就不跑了,慢慢把衣服拿了回來,我繞著田埂飛奔過去,把衣服拿回,直接拿到了東河去找我媽,當我把衣服拿去,媽媽很驚喜,她說,沒想到幺女這么懂事,衣服掉了,你給要回來,還恁遠給我送到這里來。我看著她那么喜歡的笑容,無聲地笑了。
慢慢長大了,上了中學,有時家里買了蘋果,媽媽最愛吃生瓜梨棗,但她就是不肯吃一個,怎么都不肯。于是,我削好一個蘋果,生生地要讓媽吃,她開心地用手推讓著,無奈,我把蘋果往她嘴上半用力地一按,說,好了,你的“嘴把子”可沒人吃了。(我們家的習慣就是這樣,誰也不會吃別人”嘴把子”)。媽媽只好笑哈哈地吃起來。媽媽牙齒特別好,整齊又有力,脆脆的吃蘋果的聲音,讓我由衷地開心。過后我怎么也沒有想到,有一次去小姨家,小姨說,我那一群孩子,總是問我,媽媽,這么好吃的東西你怎么不喜歡吃呀。他們還不知道我是想讓他們多吃點,才自己舍不得吃,不像你,你媽舍得不吃蘋果,你杵她嘴上,說是“嘴把子”。她的言語透著喜歡與贊賞。
哦,原來我媽又夸我了!
這四件事,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幾十年了,都還在。
也許你會說,明明是正面事例,你怎么說是反面教材呢?
那你知道為什么這幾件事刻在了我的腦海里嗎?聰明如你,因為這是我記憶里爸媽表揚我的僅有的幾件“珍藏品”。
中學的課程一下增加那么多,驕傲的我,還以為像小學一樣,只要上課認真聽講,作業不用寫那么多就可以學得很好。我的成績下降了!在全是全鎮選拔來的90多個“好學生”里面,只能排前十到前二十之間。再也沒有拿過半拉獎狀回來。
我變成了媽媽失望的對象!
因為成績的一落千丈,讓媽媽很失望!問到成績,她沒法再像從前那樣,樂呵呵地給人夸孩子。村里曾經贊賞我的各種嬸嬸們,也期待著我再創佳績,媽媽的自豪變成了沮喪!
我成了不斷被數落的孩子,成了媽媽嘴里,越學越坐落的笨蛋!
青春期的孩子總是最敏感,媽媽不斷的數落,讓我也極其沮喪,因為我還沒有意識到成績下滑的原因,拿不到媽媽想要的獎狀,讓我也自責和愧疚,受不了數落的我,也不想考獎狀了,開始變得叛逆。
是的,我變得叛逆!不敢頂嘴的我,開始頂嘴,大人最討厭孩子頂嘴,我理所當然地迎來一次次言語教訓和更大的數落,惡性循環,我也變得越來越叛逆。周圍環境變得,除了爸爸不愛說叨,家里誰都數落我。已經不僅僅是關于成績。
我煩透了!我也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我該怎樣才可以改變這樣討厭的處境!
只記得媽媽說,她是恨鐵不成鋼。我說,那你不能總數落我呀,我就沒有一點好嗎?她說,數落你你不會爭口氣?說你不行你就偏要行!可我根本聽不進去了!我只知道我需要的是鼓勵和表揚,我不想一邊聽著她的數落,還一邊給她爭氣。那時覺得爭氣是為了媽媽,現在想想,那可真是個孩子。
明白媽媽的用心又如何,不得獎狀數落,不會炒菜數落,不會洗衣數落,不會壓面條數落,做了做的不好數落,浪費了東西數落,東西不小心用壞了數落,叛逆更要打壓式數落,各種數落,越數落越反感和叛逆。盡管我不服氣,但慢慢的連我自己也對自己失望了。我甚至不敢去做任何事,因為一做就錯,不做至少沒“做錯”。做錯的事,媽媽可以換好幾種維度來數落,像現在的3D、4D先進立體技術一樣全方位,我既反感又特別害怕,為了逃避挨責怪,我總是縮手縮腳,干動手也做不了什么事。當然,這也是個錯。慢慢我對自己很失望。我覺得自己很失敗!有時甚至媽媽沒有數落的意思,我也要叛逆發發脾氣。媽媽教我做事,我也不愿跟她學。哪怕不會做或者做錯,我也不愿意聽她的教導。我也知道不是媽媽說我說的不對,而是,我一直在期待著,她能換一種方式對待我的成長。
當我再一次叛逆,媽媽當著一個和我幾乎同齡的親戚女孩的面,把我前后的所作所為,批判得……,我只想說,直想落下淚來,我忍著,讓眼淚在我一個人的時候再流下來。我還記得,當時那個女孩鄙視看不慣我的眼神。幸好從那我再也沒有見過她。
我是如此的無地自容!
自卑,自卑到我覺得我根本無法在那些親戚面前抬起頭來。我覺得他們可能都知道了我不是個好孩子的事,而且不可能原諒我對我媽的叛逆。現在想想,其實是自己無法原諒自己。我確實無法原諒的,一直都很愧疚。
自卑心理伴隨我走過一個個春夏和秋冬,給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帶來過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有點嚴重。盡管過三關斬六將地一路走來,后來我也考上了一個大專院校,盡管我也不比周圍絕大多數人差什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我就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具體哪一點,我也說不上來。以前同學們都說我字寫的好,畫畫的好,歌也唱的好,學習也算上游,語文老師夸我作文寫的棒,連班主任都在班里夸我是“才女”,我還當選過文體班長和團支書。還有另一個班主任說我畫的畫“惟妙惟肖”,給我發表到了校刊上,很多人還夸我頭發黑亮像黑瀑布,再多的來自外在的表揚,都抵不過媽媽的失望!我仍然覺得自己“有問題”。
即使我很努力,也沒有辦法克服自卑的心理。現在生活里的我,保留著無憂無慮、幽默感和愛開玩笑的天分,喜歡逗個樂,甚至是開朗,也保留著其他姊妹身上沒有的叛逆,可誰又知道,我心里那個自卑的死結,它還是時不時地出來給我添亂。
偶爾提起過去,姐姐們很不愿意了,黑臉道:“媽媽都走了幾年了,你還在記她的過。”
一句話讓我凝噎, 無以應對。
我哪里是記她的過,我那么叛逆那么不懂事那么讓她傷心,她都永遠愛惜我,我怎么會記她的過?我也深深地愛著最最無私最最善良最最樸實的媽媽,我只是要說,那種數落和貶低的教育方式,真的太不適合我,它能摧毀的,已不僅僅是自信。
如今,我很不喜歡數落自己的孩子,最不愿看到的是,圈子里哪個家長一個勁數落犯錯的孩子,我會上去提醒愛數落的家長,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家長平時的鼓勵和肯定,才是孩子努力的動力。希望得到表揚,那是孩子對家長的無限熱愛和依戀!
請多給孩子一些表揚吧!不要吝嗇它。不是你的孩子不夠優秀,而是成長是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的更多的是認可和肯定。
作者后記:我知道發表這篇發自內心的文章,風險還是很大的,因為家人不會理解我。姊妹們可能會生氣。怎么可以批評過往?媽媽是多么善良,慈愛。現在接觸的人,沒有人會想到他們眼里的我,居然曾經那么的大逆不道。是的,過去的事我也無力改變了。只想告訴大家一個活生生的教育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