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日下午集團羅書記到我們公司商洽“五四”丟書運動,活動要求參加者推薦貢獻2本藏書,在書本首頁寫上推薦理由后丟棄給需要的人。
我喜歡閱讀,幾乎每天晚上都會看會書,這種高大上的的讀書活動我自然是積極參加的。晚上我就認真的在家里選書,還讓大寶幫忙選,不好的不想捐薦,好的不舍得捐薦。選來選去、點兵點將愣沒定下來,結果是我和大寶挑了自己喜歡的書,各自選了舒適的角落看起書來。期間寶爸進來、鬧鐘的公雞叫大寶都沒有反映。
我每天早起晨跑,大寶經常性的要早起跟我去晨跑,因為考慮到孩子的睡眠時間,除了周末,其他時間我是不帶她去跑步的。昨晚臨睡前大寶還主動要求在跑步機上跑了10分鐘。今天早上大寶請我幫她修訂清單,她說要把她晚上玩耍的時間里調出10分鐘用于運動。我建議她早上也運動一會,她認真考慮了一下說早上就跑5分鐘,起床時間由原先的6:50調整到6:45分。大寶清單起床時間是6:50分,實際上大寶每天都在6:35分左右就起床了。
我說:你剛剛說早上幾點起床
大寶說:6:45分
我說:你確定你每天6:45分起床嗎
大寶說:是呀
我說:6:45分起床是誰說的
大寶說:我說的呀
我說:6:45分起床是你說的,那么你打算怎么做呢
大寶說:6:45分起床是我說的,我就會信守承諾按時起床
我說:每天早晚運動是誰說的
大寶說:是我說的
我說:做人要怎樣
大寶說:說到做到
我說:好的,你的事情你決定,你的時間你安排,媽媽今天會按你的要求幫你把清單修訂好,媽媽相信你一定會按清單執行的對嗎
大寶說:是的
我們家有四個電視,除了奶奶房間的電視有時會打開外,其他房間的電視就是個擺設,除了長假或一些特殊情況幾乎不打開。我對電視劇的認知了解限于公司年輕人的八卦。如果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父母沉浸在一部又一部的電視劇中,又怎能讓正處在好奇心旺盛時期的孩子不動心?電視嘈雜聲中,孩子怎會安心地思考、學習、閱讀?
父母的言行對孩子人格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為“兒童是從觀察中學習,而不是從說教中學習,因此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努力做到。兒童教育家孫敬修先生曾說:孩子的眼睛是錄像機,孩子的耳朵是錄音機,孩子的頭腦是計算機,他形象地告誡家長,要培養學生良好個性品質,家長自己必須言行一致。俗話說:話千言、道萬言,不如做個好樣子。例如,你告訴孩子出門要跟你打招呼,可是你自己出門卻不與家里的老人說一聲。你帶孩子去坐公交車遇到有老年人上車沒有座位,你告訴你的孩子要給老年人讓座,而你自己卻坐在那里,孩子只會不情愿地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他不會記住以后也要這樣做。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當我們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請不要去要求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