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完代碼回來天已經黑了,在這個大姨媽暢快肆意的日子里,餓,來得尤其的聲嘶力竭。
別誤會我不是程序員,就憑我在這智商估計下輩子都嫁不了一個程序員
回來靠著墻站著,突然意識到我前幾天過生日了,25歲。頓時眼前一黑,心里只剩一句臥槽。我TM都25了!這和我之前想的25怎么不一樣啊?!
得了吧,其實我從來都沒想過我的25 應該是個什么樣。
并不是說我是一個沒有規劃吊兒郎當的人,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相反,可以說道目前為止,一切都在我的預見之內。只是,在這一個模塊就要跑到尾聲的時候,我還沒找到下一個模塊的入口,這難免讓我有點,怎么說,迷茫?不不不,這詞兒別亂說,聽著就一股無病呻吟的文青味兒。我頂多就是有點兒惆悵,對,這個詞好!
早上好友回話,說我讓她幫著看的CV沒什么問題,只是之前的經歷和互聯網不怎么沾邊兒,估計找工作有點難度,不過丫立馬就甩一個內部招聘的啟示過來,說如果我去上海她倒是能幫忙。可是這事兒聽著怎么都有點像舊社會窮人家姑娘為了一個饅頭跟著大爺做了小妾的故事,我估摸著危險,但也沒回絕。因為在上海,有我曾經愛過的人,不讓好友騙了色,但沒說不給我機會騙個炮啊。
以上純屬娛樂,如有雷同...你把那人找出來我請他喝咖啡(微笑臉 你懂的)
但有一個事是真的,沒錯,我要找工作了。其實找工作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兒,雖不是知乎上多如狗的985,但還是達到了大多數大公司的211要求,留過學,讀過研,再加上這多年來走南闖北的小身板兒,擱舊社會里那就是挑得了土抗得了槍的主兒啊!
可是你看到的是找工作的事,順著框架往下找,你看到了這是一個擇一城終老的事;再往下扒一扒,你又看到這是一個攜一人白首的事。所以嘛,雖然你們young,但是不要這么naive
我知道你們一定要罵我了,誰說你25歲時候找一個地方你就得老死在這兒啊?誰說你嫁一個人你就能跟他一生一世啊,呵呵,這世道三條腿的凳子不好找,兩只腳的小三到處跑。
——————————隔了一個月的分割線——————————
太隨性,寫東西從來都是想到哪寫到哪。不過鑒于反正都是紀錄自己的生活,也就無所謂了。
最近痛下決心一定要開始記錄(好吧,這個決心已經被我痛下了很多次了),因為發現自己的邏輯這幾年有所退化。一方面可能是國外呆了幾年,思維方式有所變化;更重要的是,這幾年接收的資訊完全是爆炸性增長,主動或被動地接收了太多信息,而這些信息往往來自各個領域,很多時候難辨真假心存懷疑,感覺自己的知識儲備系統已經有點亂了。
——————這是解釋完的分割線——————
接著來說找實習找工作的事兒吧,真心覺得這是個說到姥姥家都說不完的故事
如果我還準備在今年再做一個實習,那這會是我的第5個實習。。。沒錯,這些年國內國外上竄下跳書沒怎么好好讀光想著去體驗生活了。我一直相信,體驗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一個切入口(工作,學習,長時間停駐的旅行。。。),去感受這個地方的人,環境,交通,生活習慣等。于我而言,最現實的切入點就是做實習,當然這也與我念書的制度有關。
第一個實習在我念工程師的地方,一個法國北部安靜的小城市,安靜得連個鬼都沒有。在當地最大的超級市場歐尚!沒錯不是超市是超級市場世界500強有木有!因為每次去那里買東西都和進城大采購一樣。為期2個月的語言實習,說白了就是為了死皮賴臉去找人練法語。
第二個實習在巴黎,準確地說是凡爾賽,因為真正住巴黎的人并不承認所謂“大巴黎”,法國最大的國企-雷諾汽車。在法國經濟本就不景氣的情況下,我一個法語都不太利索的中國人必然是逮著這么好一個機會就去了,壓根兒沒太在意這實習究竟是做什么。具體工作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寫報告。
第三個實習依然在雷諾,同一個site,研發中心,當然我和研發并沒有什么關系,不出意外的話我這輩子和研發都不會有什么關系了。雖然是同一個地方,但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工作內容簡直一度讓我炸毛崩潰,一個是閑的找不著事兒做天天跑去知乎上答題,一個是壓力大到堪比高考每天都趕著食堂快要關門了才去吃飯。具體干嘛了,你可以簡單理解為低級編程和數據分析。
以上三個實習每一個我都可以展開重新寫一篇回憶錄,這里懶得多說(主要是我一說就容易收不住。。。收!)。
第四個實習,因為男朋友的原因我來到了帝都。之后每一個嚇到不敢睡覺的夜晚我都會想:真是日了狗了怎么就找了一個北京人!!根本和我的設想完全不一樣嘛,沒按劇本來演嘛!差評!
至于這個實習淵源就更深了,空了細說。反正在這4個月里我做了翻譯做了PPT寫了報告編了程序,簡直是360度無死角地折騰了一遍,最后我實在受不鳥天天前端后臺地碼代碼(因為我的代碼能力實在太弱,絕不謙虛,比馬里亞納海溝里的手機信號還要弱),提前結束了實習,準備回我天府之國過一個三年多四年都沒過過的暑假,一邊再找第五個實習。。。
寫到這里真想送自己一個榮譽稱號:全球漂!從12歲開始,離家住校生涯,整個初中高中六年學校就從一個很遠的地方搬到了一個更遠的地方。大學在江蘇還輾轉了兩個城市,然后去法國,現在在北京。總之,就是再沒在家里常住過。搬家,幾乎是每半年就要進行一次的活動。在這里真誠感謝那兩個陪我跋山涉水經歷了無數白人黑人黃人暴力裝卸的山寨行李箱,是我爸帶著我去批發市場花了半天時間忽悠來的,誠不欺我!
長時間地漂,大范圍地漂,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自己成了一個完全沒有歸屬感的人。在地理上沒有歸屬感,在情感上歸屬感模糊。
18歲離開家,現在25,這7年間,我沒在一個地方呆超過2年的時間,我的朋友,總是剛熟了就要say goodbye。我對我呆過的所有城市都有一種難以言說的“霧感”,除了凡爾賽,這個我會熱愛一生的城市。
于是,在這個雨水豐沛,水草肥美的季節,畢業汪們又開始成群結隊地找工作了,很不幸的,今年我是其中一只。但當我面臨選擇,選擇一個行業,選擇一份職業,選擇一座城市,選擇是否合眼前這個人走下去,我想到的是:我應該要去到哪里,究竟哪里才是我的家?
然后突然發現,好像我哪里都可以去,但又哪里都不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