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視頻,大視頻,視頻體驗等名詞作為業內人士在耳邊已經理所當然存在了很長時間,好像隨著人們對高清視頻的天然饑渴就會驅動網絡演進滾滾向前,方向肯定是對的。可是到底移動視頻相比我們一般意義下的視頻有啥不一樣呢?
4K HDR
2016世界移動大會第一天的移動視頻主題的一個討論中,來自CNN很好的詮釋了移動視頻的一個獨特屬性:移動視頻就是要制造"時刻"。
求婚的美妙時刻
大多數人一段時間內總會有一些moment會覺得特別想跟某人或者大家分享。因此移動視頻本質上是社交的。由于是moment一般而言視頻的長度都會在幾秒到幾分鐘。或許有人會問思密達的人們最喜歡在地鐵里看韓劇,隨便就幾十分鐘。但是我覺得需要從內容源上做個區分:
視頻之前我們認為有娛樂視頻,通訊視頻和行業視頻,我覺得還需要增加社交視頻。視頻聊天和行業視頻不屬于今天的討論范疇。娛樂視頻出現在手機上本質上屬于視頻內容的平臺遷移。沒人會覺得在手機上看比電視和電影院看有更好的體驗。而社交視頻(移動視頻)的體驗,時效性和被別人及時點贊和接力分享是最重要的。當然信息也得在質量保障下及時得到傳遞。因此在某種程度上,移動可以跟社交劃等號。
FACEBOOK致力于VR社交
帶著這樣的一個前提或者結論說來看最熱門的詞,虛擬現實,我們真的需要一個實時的在線的VR視頻流嗎?不好意思,當前所有熱門的應用我都看不到跟移動網絡的關系。影院,游戲,18?的小電影,幾乎所有2B的行業應用,都不會。如果某一天會,也會需要經歷娛樂視頻一樣的經歷,從TV端或者最佳體驗承載平臺向移動端的遷移,時間還很長。
閉門體驗才安全
那么哪類VR應用會第一個移動化呢?答案很簡單,社交化的VR體驗。而我們的扎克伯格連續三次被邀請過來,或許是不是意味著他才是我們移動產業的救世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