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再次被貶,從京師開封走到鄱陽湖畔的饒州,要輾轉(zhuǎn)經(jīng)歷十幾個州郡。這一路上,除揚州有人招呼過他,一路上再也沒有人接待他,范仲淹一點也不介意,他已經(jīng)習(xí)慣于從京師被貶作地方官了。一個走向天命的人,他捻著花白的髭纘,在饒州官舍吟詩一首:“三出青城鬢如絲,齋中瀟灑過撣師……”
在這潮濕的鄱陽湖畔,范仲淹的身子骨已遠不如從前了,夫人李氏更受不了這潮濕的氣候,不久便病死在饒州。這讓范仲淹更添傷感與惆悵,他感覺自己也將死于饒州。
此時,在附近做縣令的詩友梅堯臣,寄了一首《靈烏賦》給他,并告訴他,他因在朝中屢次直言,都被天子與朝臣當作了烏鴉的叫聲。
范仲淹一見此詩,那多日來的郁悶與頹唐一掃而去,他立即精神抖擻地提筆回了一篇《靈烏賦》:“彼希聲之鳳皇,亦見譏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見傷于魯人。鳳豈以譏而不靈,麟豈以傷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為神兵;焚而可變,孰為英瓊。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不管人們怎樣討厭烏鴉的叫聲,他這只北宋帝國的烏鴉,都會以自己的聲音鳴叫下去,一直叫到死,也不會保持沉默。
慶歷六年,謫守巴陵郡的滕子京,重修岳陽樓,邀請范仲淹撰文,一篇三百多字的《岳陽樓記》由此誕生。
在接下來的數(shù)年里,范仲淹那“進亦憂,退亦憂”的貶官生涯在疾病與憂患郁結(jié)中繼續(xù)輾轉(zhuǎn),一直輾轉(zhuǎn)到死。從鄧州而杭州,由杭州而青州,又從青州而潁州,圣旨一到,他便掙扎著抱病赴任。
但命定的,他已經(jīng)無法抵達一個貶官的最后貶謫地——潁州,他只走到了半路上的徐州,便在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1052年6月19日)病逝了,終年六十四歲。
范仲淹病逝時,家無余財,一家人貧病交困,只能借官屋暫時棲身。他其實不是沒有積蓄。他六十歲貶知杭州時,拿出自己多年來的俸祿積蓄在故鄉(xiāng)蘇州買了一千畝良田,創(chuàng)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私人賑恤助學(xué)機構(gòu)——范氏義莊。
范仲淹嘗謂:“自吾祖宗來積德百余年而始發(fā)于吾,得至大官,若獨享富貴而不恤宗族,異日何以見祖宗于地下,亦何以入家廟乎?”
他逝世后,人們才發(fā)現(xiàn)他幾乎是傾其所有捐獻了一生的積蓄,幾乎沒有給家人留下任何財產(chǎn)。
當他的死訊傳開,朝野上下一片哀痛,連遠在西夏甘州、涼州等地的少數(shù)民族,都為他逝世而連日齋戒。
凡是他曾為官的地方,老百姓紛紛為他建祠畫像,像親生父親死了一樣哀悼慟哭。
宋仁宗得知范仲淹的死訊,悲戚唏噓,連聲嘆息。他下詔追加范仲淹為兵部尚書,并為其親書褒賢碑。
范仲淹入仕為官四十載,“在州縣為能吏,在邊境為能將,在朝廷為良相”,他被后人稱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其實還可以添加教育家和水利家。
到了南宋時代,對范仲淹的評價已經(jīng)接近完人與圣人了,南宋學(xué)者呂中在其《皇朝大事記講義》中說:“先儒論宋朝人物,以范仲淹為第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