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家長的教育焦慮,我們該怎么做?
前段時間,有個新聞出來直接驚了小編,兩個碩士教不了一個小學生,諸如此類的新聞此起彼伏,這種教育現狀在現在這種局勢下是很常見的事。這種情況正常嗎,小編倒是想到了有個叫“教育焦慮癥”的詞兒。
到底什么是“教育焦慮癥”,百度詞條說,教育焦慮癥是有許多孩子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及教育莫名其妙地抑郁、痛苦、難過,悲傷得不想做任何事,有快撐不住的感覺,每天晚上,都忍不住坐在孩子旁邊,生怕他(她)浪費時間。對于中國教育的應試性愈演愈烈的現狀,有責任感的父母普遍存在一種焦慮,明明知道高考的種種危害和弊端,但就是找不到一種危害更小、弊端更少、既消弭了應試又不損傷公平的制度來替代應試制度。所有的家長在這種競爭激烈的高壓下,會產生一系列焦慮問題。
孩子的出生,也是家長焦慮的起始點,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種焦慮不減反增。尤其是,在孩子學習生涯過程中家長心里都有一系列關于孩子教育的問題:為什么孩子學習不專心、功課總是記不住、會害怕考試、考試時腦子卻一片空白?關于孩子學習方面的問題,臺灣大學心理學博士、著名教育專家——葉明華曾經說過,對不會學習的人來說,學習是一件難事,但對會學習的人來說,學習是一件易事;認為學習是難事的人,是考試的輸家;認為學習是易事的人,是考試的贏家。如何才能成為考試的贏家呢?
其實,孩子的成績問題,家長不要過度焦慮,因為焦慮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要替孩子找方法,找到孩子學習困擾的原因。細究起來,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習慣所致,找對解決困擾孩子學習的真正方法,這些問題才能有效的解決根除。
什么是系統的、高效的學習方法呢?
【高效學習法】的引航者葉明華博士說,高效學習,也是主動學習,主動記憶,有系統、有方法的記憶功課,用自己的頭腦做記憶。"高效學習法"就是"沙漏式的學習法",當學生學習時會一歩一歩有系統地分析濃縮數據,找到課業的精髓,找到信息的關鍵,有系統的抓出重點。因為這些重點,是自己抓的,印象很深、很突出、很特別,自然就輕松記住了,通過自己濃縮大量訊息,再釋放大量訊息的過程,可以將課業儲存在長期記憶中。考試時透過這些重點信息的提示,就可以回憶出相關的課業,而達到百分之百的學習。
"高效學習法"經由實驗證明確實是有效的學習技巧;它適用于各個階段的學生,可以幫助大、中、小學生與上班族等迅速改善與提升學習表現,成功地通過各類考試。學生學會之后,不但在學習上能有顯著的成果,在面對考試時也將更有信心,也就可成為學習與考試的贏家。
俞敏洪也曾說過,他和他愛人都是北大畢業的,他愛人不愛讀書,他的小兒子跟著愛人在國外上學期間,他感到非常遺憾,因為他的愛人沒能讓兒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個著名培訓機構的創始人都在煩惱孩子沒有正確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問題,所以說,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多么重要的事情。緩解家長的教育焦慮,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首先要選對正確的學習方法、習慣來教育孩子。路漫漫,各位家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