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仿佛保持一段距離,才是最好的狀態。
“坐哪啦?”我望向中間座位的那個人。
提早過來了,課室只有他和他的伙伴兩人,以及我和我的伙伴,總共四人。
“我點知你坐哪啦。”
我笑著轉過頭,徑直走到最后一排,心里有點不滿足。
“今日睇電影哦!”他轉過頭看向我。
“啊?”我支支吾吾,“啊…佢地要開黑啊嘛…”
他轉回頭,身體里的心臟不要臉的加速跳動。
好吧,我又冷場了。
大概三年前,我與他有幸分到了同一個班,同一組,將近3個月的前后桌,將近1個月的隔壁桌。
那是我高中讀書生涯里最開心的日子。
再次分班前的三個學期,我認識了很多人,也結交了一輩子的朋友,還經歷了一段感情。
我從未想象過我會如此渴望的去了解一個同輩異性。
說不上原因。
那時候的自己,連上學都覺得是件快樂的事情。期待每個星期日,期待時隔兩天后再次見到坐在前桌的那個人,期待每一次對話,期待每一次眼神交流。
那一段日子,有人一起談天論地,探討人生,交流生活。沮喪之時,一句話,就能使我回歸滿血狀態。但正因如此,我卻更加的希望把負面的情緒都收藏于心,把更好的自己展現出來。以至于成為了他口中的那個有能力、獨立的女生,以及在即將高考前從朋友口中聽說的那個“女神”的稱謂。
太多太多。
他的好兄弟似乎看出來我對他有種微妙的情感,在一次公開班會游戲上,竟然在我即將完成從一米八的高度上跳下的任務時喊出了他的別名。
我略顯尷尬,不知如何面對。
只記得從那以后,我便很少主動聊天,每一次對話都要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直到一節英語課,他突然轉過頭來,說:
“我當你系兄弟哦。”
的確是兄弟啊,即便還剩那么一點點拘謹。
“哦,系啊。”
我用了一種取笑他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