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一篇潤總的文章:5個層次洞察人性,我如何判斷一個人的水平。文章中潤總將人的思維方式按照“思考是否有邏輯”和“思維是否有閉環(huán)”這兩個標準劃拉出了五個層次,前三個層次很好理解:
第一層:思考沒有邏輯,思維沒有閉環(huán)。
第二層:思考有邏輯,思維沒有閉環(huán)。
第三層:思考有邏輯,思維有閉環(huán)。
這三個層次可以放在一次說一下,邏輯思維是人的理性認識階段,人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類型反映事物本質與規(guī)律的認識過程。從一個人的言談舉止上大致可以推斷出他的邏輯思維能力,形容一個人總是“意氣用事”或是“感情用事”,表明這個人基本屬于第一層,還不能沖破情緒層的干擾,心智尚且稚嫩。
思維是否有閉環(huán)又是指什么呢?我理解的思維閉環(huán)是不僅有一個點的概念,即事件感知,而是在頭腦中有流程圖的概念,達到了線的層次,形成了模式感知。人們在解釋閉環(huán)思維的時候用的最多的戴明環(huán),即PDCA循環(huán),計劃(Plan)、執(zhí)行(Do)、檢查(Check/Study)、處理(Act),它就將會達成有效的閉環(huán),持續(xù)改進你的思維以及方法。
拿女人的衣櫥來說,整個流程是買入——穿著——清潔——存儲——陶汰,對衣櫥管理而言雖說穿著是主場景,但打通從買入到處理的整個流程才算是構建出一條閉環(huán)來,才能保證對衣櫥的有效管理,只管購入從不汰舊,結果就是“脹罐”吧。
在“銷售大師的智慧”一節(jié),摩拜創(chuàng)始人張曉峰告訴我們銷售的本質;把東西賣出去,把錢收回來。如果只是把東西銷售出去,收不到款,那么公司財務就會遇到困難。如果把錢都收回來了,但是發(fā)現(xiàn)什么新的東西可以賣出去了,那么公司就會面臨發(fā)展的困境。一去一來,其本質就是閉環(huán)的銷售邏輯。
做到第三層就是能夠由事件感知達到模式感知了,打通了由點到線的思維進化。
第四層,是由點到線再到面的系統(tǒng)感知。能在更高層次形成邏輯閉環(huán)。
這樣的人談吐間已有邏輯的美,舉手投足間亦有一股人格魅力。但潤總提出即便在這一層也存在沿用舊地圖的問題,他們對于新事物仍慣性地使用舊有的邏輯來解釋,當解釋不了的時候仍會很牽強地沿用過去的一套。赤壁之戰(zhàn)時曹操第一次面臨水上做戰(zhàn)就吃了個癟。
第五層,能夠始終保持不斷打碎自己的開放心態(tài)。沒有死環(huán),它是一圏圈螺旋式的無限往下延伸到深不可測的海底,又無限地向宇宙最深處延伸。
真正的高手大量吸入新知識,無論風吹雨打從不間斷,不斷的去學習別人的邏輯框架,然后不斷的下沉往外延伸。他的邏輯層次就在海量的新知識浸入后,不斷迭代,不斷復盤,不斷調整結構。面對一次次打擊后,又重新站起,這種思維結構永遠如同初生的胎兒般,擁有著澎湃的生命力和無限的希望。
僅從結構上說應該像是DNA那樣的雙螺旋結構吧,既穩(wěn)定又可以不斷延展,聽起來就那么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