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這本書飽受關注,所有中國人都為這位資深的作家的逝去感懷。因此,這一片篇與其說是讀后感,不如說是眼觀各方博客評論糅合成的片段集合。
《我們仨》,2003年由楊絳女士于九十二歲高齡時所作,是以紀念其先生錢鐘書和愛女錢媛的散文般的傳記圖書。這本書紀錄了這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學者家庭長達近一個世紀的成長跋涉。在描述最后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時,從鍾書突然接到一道神秘的而不可違抗的命令離家前往某地開會,到一家人在古驛道相聚,再到阿園離家住院治療,最后到阿圓去世,鍾書去世,楊先生一人迷失在三里河的寓所,雖然表面上輕描淡寫,、一筆帶過,但那種痛楚卻簡直是傾瀉紙面,源源不絕,讀起來字字是血,聲聲是淚,令人蕩氣回腸,誰能不為之動容!這一部分以夢境的形式,避免直接面對失去兩位至親的苦痛,這樣卻帶給我一種更加深沉、更加深刻的綿綿的傷悲。
這點點滴滴碎紙片都讓楊先生視為珍寶一一收藏其間,那是屬于他們仨的寶貴財富和回憶傳記,沒有人能走進,只能在遠處觀望與唏噓……
這是專屬于他們仨的珍寶:珍寶在哪里,心就在哪里,愛在心中,家便在心中。他們三人在這里詩意地居住,在這無邊無垠、永恒長存的時空之中,生生世世不再分離。
這是一串項鏈。珍珠每個人都有,但是項鏈卻是珍貴的。因為許多人都對自己的珍珠視而不見,任它們散落,卻不會將他們串起來。
我想,擁有回憶的人是幸福的。大家可以在閑暇之余翻閱一二,體會這個楊絳先生構建的世界中平淡的幸福,順便祝福自己能夠在腦中刻下這樣一些生活的片段。他們三人在這里詩意地居住,在這無邊無垠、永恒長存的時空之中,生生世世不再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