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天下午到今天上午,我一直狀態不好,被負能量籠罩.很明顯,是慣性思維在作怪.
感賞自己的不易,昨晚在能量匱乏的情況下,開導自己聚焦優點,堅持把日記寫了.
是什么讓我焦慮,能量匱乏呢?
上午新初一家長群,大伙在聊天.76中的初一新生,正在摸底考試,考試成績不告訴學生,也不告訴家長,只有老師知道.根據這個成績進行分班,緊接著的是五天軍訓.
“教育局不是要求陽光分班,為啥還要摸底考試?”這個問題和老公討論了好幾次.
“寫的就是蛇形分班,摸底考試是肯定的.”老公不屑一顧地說.”初中老師人家才不相信你小學那點畢業成績,摸底之后,校長老師心中有數.哪個學校不摸底考試,只不過早晚而已.”
看完群里聊的,聽過老公的解釋,我就開始焦慮,就自以為孩子不好.幸虧沒傳染給孩子.今天想來,三年初中生活,還沒開始,我就如此膽怯,如何引導孩子.帶著這樣的情緒上戰場,能打勝仗嗎?我配做一個和孩子共進退的智慧媽媽嗎?即便這次考試不錯,分到好班,就能保證三年順風順水嗎?
下午三點多,外面大雨如注,父子倆上課沒回來,可能找地方避雨了吧.一會兒,門鈴聲響起,兒子回來了,脫下濕漉漉的衣服后,就忙著玩游戲.
我心里抱怨老公,也不告訴孩子,這么大的雨,等會兒再回.事后,聽老公說,在一家銀行避雨,兒子開始還行,看會兒電視,玩會兒手機,應付時間.后來堅決要回.老公又勸,他回了一句:”上學的時候,遇上大雨,不也是我一個人回嗎?”很顯然,兒子感覺他長大了,什么大風大浪沒見過.
我總是聚焦孩子不好的一面,這么大的雨,冒雨回來多危險,何況回來是為了玩游戲.站在孩子角度,他感覺這雨沒事兒,上學時已經體會過.再說游戲,到了玩游戲的時間,他玩有錯嗎?難道事事都要順著我才是正確?
晚上看完<加油向未來>,我們都準備休息,兒子換到另一個節目,說是就十分鐘,想看看.可曾想,過了十幾分鐘,沒離開的意思.老公提醒了一句,我們就休息了.聽到兒子邊弄洗腳水,邊涮牙,可能眼晴還不時瞅著電視.折騰了一會兒,也睡下了.
我躺在床上,沒敢讓兒子聽到,低著聲,和老公嘮叨抱怨一番.感賞老公的理解,知道我情緒不好.
現在想來,能量匱乏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兒子哪兒都不好,是自己的情緒作怪.寫出來,感覺好多了.
心得體會:家庭教育是一場修行,陪伴孩子,也是家長成長的機遇.它考量著父母的智慧,心理.自我修行是一個漸悟的過程,與靈修和禪修一樣,都需要下功夫去反省,最好”吾日三省其身”,有付出,必然有收獲.聚焦孩子的優點,接納孩子,舒緩自己.過程順應心理,結果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