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老師說:“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你有沒有這種情況。頭一天信誓旦旦,計劃相當精心完美,第2天計劃趕不上變化,一切濤聲依舊。
研究表明:人們總會習慣性地高估自己的自控力。
他們雄勃勃、氣昂昂,卻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為求改變而勉強自己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這就是欲望和能力不匹配。如果沒有產出什么結果,再大的決心也毫無價值。
好吧!如果你有拖延癥,意志不堅定。你試試微習慣吧!微習慣是一種非常微小的積極行為,你需要每天強迫自己完成它。微習慣太小,小到不可能失敗。正是因為這個特性,它不會給你造成任何負擔,并且具有超強的“欺騙性”,它也因此成了一種極其有效的習慣養成策略。
比如你要讀書,你就讀兩頁吧!每天至少讀兩頁書,直到讀完為止。可以多讀一些,但每天絕不能少于兩頁。讀兩頁書花不了多少時間和精力,所以你沒借口可用。
再比如,你要鍛煉身體,你不要定宏大的健身計劃,只要從做一個俯臥撐開始。樊登介紹有些特別胖的學員,健身第一步是練滾開始。
你哪怕是一點點的行動,也比毫不作為強無數倍(在數學意義上如此,實際生活中也是如此)。
相比某一天做很多事,每天做一點兒事的影響力會更大。能大多少?答案是驚人的。因為每天完成一點兒事,積累起來就形成了一輩子的固定習慣。很快,你將看到它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小決心比大決心的效果更好。
第一,雖然只是每天做幾個俯臥撐,但這種行為的確能在生理和心理上影響你的感受。我的身體更結實了,肌肉也練出來了。
第二,我意識到鍛煉正在變成慣性。即使是面對這么微不足道的挑戰,我每天也都在做了不起的事情。定期鍛煉變得越來越簡單。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正能量經歷,我特別想知道有沒有哪種科學原理能告訴我,為什么超小的步驟反而會比更大的目標對我更有效。
習慣在大腦里的樣子
神經通路是大腦里的溝通渠道,這些通路就是習慣在身體里的“長相”。
它的工作機制是這樣的:一旦某個習慣指定的神經通路被一個想法或外部信號觸發,腦中就會有一個電荷沿著這條通路放電,然后你就會有一股想進行這項習慣行為的強烈欲望。比如,如果你每天醒來后都要馬上洗澡,那就會有一個神經通路和這個行為關聯。你一醒來,這個“洗澡神經元”就會放電,然后你就會像僵尸一樣走過去洗澡——根本無須思考!這就是擁有習慣的神奇之處。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理論來自《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