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好像,中國人的一生,都在比較。
讀書時代在比成績。
五六歲的時候,爸媽總是拿我們和別家的小孩比較。你看隔壁小孩每次考試都是第一。我們從小就被這樣說著,教育著,比較著·。
你看誰誰誰,多么可愛,多么聽話,多么聰明,但好像我們永遠也不知道那個誰是誰。只知道父母總是說出來,那時候我們還不知道何為比較。
上小學的時候,你看隔壁李阿姨家的孩子,次次都考滿分,從來不讓父母操心。以后肯定會有出息。
這時候,我們學會了對比。我們會和同學比成績,我考試考得好,你看你錯了那么多,而我沒做錯。
這時候我們就會覺得,只要比別人成績好,就會有出息。
我們總是由不得自己,被迫成為一個好孩子,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成為父母眼中將來是個有出息的人。即使我們什么都不懂。
2
畢業了出來工作以后。
你看劉某某剛畢業就找到了好工作,現在月薪1萬+。從小到大的比較我們都已習慣,只是這時候的比較更加可憐而已。
不知道從什么起,我們從羨慕班級里最好看的女生,到現在開始羨慕誰誰誰又找了好工作,嫁了個好人家。
想來也是,我們好像從出生起就一直在比較。
小時候比成績,長大以后比工作,婚姻。于是,我們開始質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就那么差,真的就比其他人沒出息?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要需要別人的肯定來證明自己。好像只有當成范例才可以證明我們是成功的。
我們需要別人的贊美,我們習慣于聽別人的夸獎。真得需要這樣嗎?我們開始懷疑自己。
如果說:一直都在比較中,一直都要比別人好才能算有出息,那么我還是寧愿不要有出息,一輩子碌碌無為都愿意。
這人啊,還是開心最重要。
3
上學的時候老師總是問,:你得理想是什么?
很多同學都會回答想要做一個科學家,航天員,老師等等等等。
不喜歡按常理出牌的我告訴老師,我長大后要當一個放牛的。因為小時候我常常跟著奶奶去放牛,那時候我覺得很開心,很快樂。不知道是放牛開心,還是和奶奶在一起很開心。
老師說一直放牛嗎,這樣的理想是沒有出息的。這句話的后果就是我在教室門口站了一節課。
那時候沒有理想,也不看好別人的理想,跳著皮筋日子一天一天的過這我的童年。
長大的模樣從未計算過,原本長大一詞就覺得好遙遠。
也許,我壓根就沒想過要有出息。
有時候吧,覺得自己挺不可理喻的。我就是希望自己的生活最好是平靜一點,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讓自己所愛的人都幸福,僅此而已。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