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是我們再也回不去的時光

去年年末,各種社交網絡幾乎被《匆匆那年》刷屏,里面充斥著朋友們對王菲演唱主題曲的贊美、對電影的各種評價以及對自己初戀的回憶,而我就像是置身事外一般,靜靜地看著這一切的發生。說老實話,我其實是很愛看這種青春片的,可從初中的《歌舞青春》開始到畢業后的這12年內,對于這個題材已看太多,良莠不齊,換湯不換藥,因此到現在真心無感了,感覺又是一個即將被拍爛的題材,所以一直沒有去電影院。可看著這個片子票房口碑皆不錯,還有同事的極力推薦,早已不抱什么熱情的我,最后還是選擇了看一遍小說,來體驗一下大家為之癡迷的情感。

總體來說,小說比我想象中要好,人物形象比較飽滿,故事很流暢,比較符合生活邏輯。作為一部回憶青春年少的小說,看起來還是挺帶勁的。可要說最打動我的,卻不是文中方茴同陳尋的愛情故事,反倒是他們成長的那整個年代——與我自己親身經歷類似的8090年代,用我朋友的話來講,我完全是被自己的多愁善感感動了。

也許我是第二批90后,也許是我成長環境比較類似,硬是要貼標簽的話,我覺得自己更像是個80后,我小時候經歷的那些真的是現在所謂的“90后”,不曾體驗過的。我小時候手機很少,很貴,能拿個諾基亞的綠屏手機就很NB;那時候能有輛汽車,不是土豪就是領導,大部分交通工具除了鐵皮敞頂的公交就是摩托和自行車了,誰敢說家里沒有一輛黑色二八,我都想抽他——裝孫子;那時候都住在最高不過六樓的家屬區,上著廠里面的托兒所,剛滿一歲就進去了,被那群各種"張姥姥""沈姥姥"拉扯大,也不見挨打,失蹤;那時候聯系不方便,除了家里的座機,就靠"一言為定"的自覺了,座機也都大抵問問作業,基本不煲電話粥,總是見面誰還需要在電話里瞎嘚嘚;后來有了電腦,有了QQ,對于奢侈的撥號上網總是心有余悸;周末常干的不是去溜冰就是去野炊,那是接觸社會的第一個場所,也是貫徹"親近大自然"的最佳方式;那時候電視里也沒太多腦殘節目,一放學回家最愛的就是動畫城和大風車,動畫城主題曲換了三首,大風車里面何炅由大姆哥變為毛毛蟲,只是金龜子還在,毛毛蟲去主持《快樂大本營》了;我們那時的動畫片是《海爾兄弟》《小糊涂神》《神奇寶貝》《灌籃高手》,那時出道的明星是F4、周杰倫和《還珠格格》那一票人;那時我們喜歡寫信交筆友,制作卡片當生日禮物,聽歌喜歡去中城的小店里買盜版磁帶,回來美美的將歌詞抄寫在本子上……

我們趕上了國企改制,趕上了跨世紀,趕上了申奧,趕上了非典,趕上了最高人次的中高考,原以為經歷了這么多,我們會變得從容不迫,心中那份美好的憧憬自始至終都在不遠的前方等著我們。可是當現實的狂流席卷而來時,我們依舊狼狽不堪——升學壓力,生活壓力,工作壓力,社會上莫名其妙的許多壓力,我們懷揣著理想,被給予了厚望,同時也肩負了太多責任和重擔。工資多少真的有那么重要?難道做一份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是更有意義嗎?何時結婚真的有那么重要?難道期待一份美好愛情不可以嗎?活出自己的精彩不也挺好嗎?房子大小真的有那么重要嗎?一間能夠給你溫暖的小窩絕對比面對冰冷空曠的豪宅舒服。

都說90后自私自我,也許這只是內心被束縛了太多而處于自我保護的表象吧。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

自私一點吧,自我一點吧。把生命活得更精彩些,才有意義啊。匆匆那年,那年匆匆,今天聽到《灌籃高手》主題曲的時候哭了,我想那是一個我們再也回不去的時光了。

PS:最后分享一首何勇的《鐘鼓樓》,每每聽到這首歌,總是不禁熱淚盈眶。【MV】何勇 -鐘鼓樓-高清MV在線播放-音悅臺-口袋·FAN-看好音樂??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