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縱宇一狼——來自本人頭條文章
第二、秦獻公、秦孝公時代
商鞅:又叫衛鞅、公孫鞅,衛國人(衛被魏所滅,保留宗廟,稱“君”),先仕魏國丞相公叔痤,后受秦孝公“求賢令”而入秦,兩次變法,二十年而秦國崛起。歷任左庶長、大良造,封商君,所以又叫商鞅,最后秦惠文王登基后,奔魏而魏不受,反秦被車裂而死。
其實關于商鞅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沒必要贅言。司馬遷認為他“刻薄少恩”,但也充分肯定了他的功績。(有一段商鞅、甘龍、杜摯的辯論很有意思,有興趣者可以參看《商君書·更法》)。
其實,自獻公以來,秦國就已經有了崛起的勢頭,獻公在世族扶持下登基,實行新政、廢除殉葬制度、遷都櫟陽,數次與魏國交手,敗少勝多。可以說,秦孝公和商鞅的名氣太大了,而讓后人忽視了這位偉大的君主。(還賴于孫皓暉先生的《大秦帝國》)
這一時代,還有很多優秀的人才,如甘龍、杜摯、嬴虔等,不過他們都是秦國人。
第三、秦惠文王、秦武王時代
文臣:
張儀:魏國人,縱橫家,相傳為鬼谷子的學生,兩度相秦,與司馬錯共同滅蜀國,吞巴國,助秦惠文君稱王(秦國第一王)。最有名的當然是“張儀欺楚”的故事了,把楚懷王玩弄于股掌之間,秦武王繼位后,罷相驅逐,返魏任相,死于魏國。(大家也很熟悉,不多言。)
2.公孫衍:魏國人,縱橫家,曾任秦國大良造,河西之戰斬首魏軍八萬,然后離秦先仕魏后仕韓,一生致力于合縱抗秦,最終被魏王所殺。
武將:
1.魏章:魏國人,丹陽之戰,斬首楚軍八萬,俘楚將屈匄,奪取了漢中之地。秦武王繼位,魏章與張儀一同被逐回魏國。
2.甘茂:楚國人,經張儀、樗里疾引薦于秦惠文王,秦武王繼位后,驅逐張儀、魏章,甘茂任左丞相,宜陽之戰斬首韓軍八萬,后出奔齊國任上卿,出使楚國,欲再相秦國,未果,死于魏國。(注:甘龍與甘茂沒關系,甘羅是甘茂的孫子。)
秦惠文王、秦武王時期,秦國還有,嚴君樗里疾(嬴疾,號“智囊”)、嬴華(死的早,記錄少)、司馬錯(滅蜀)等名將,不過他們都是秦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