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盛夏,好友小靜要回趟老家福建,于是,好閨密的廈門之行孕育而生。
旅行,從來不需要多少計劃,多少顧慮,多少前思后想,因緣具足水到渠成的感覺,最能激發出它的美。
所謂故事,總發生在路上。
垂涎一路的地道小吃
這里把這叫“金包銀”,當地很著名的街頭小吃,蝦米香菇夾心在糯米糍里,軟軟嫩嫩鮮香可口。
像我這樣向來食量驚人的姑娘,中午如果不知道吃什么,這樣的玩意兒,兩個就管飽了,不能不說是省錢經濟又不失營養的美味。
但,如果你想作為宵夜,我奉勸您最好少吃,因為糯米制的東西不易消化,加重脾胃負擔。
還記得我第一次看到這玩意兒是在05年第一次去香港,街頭很多,價格也不低,學生時代,沒有錢,又想嘗個鮮,花了幾元港幣買來一個,你一口我一口,誰也不肯多吃,可沒兩口就吃完了……記憶中的蓮霧,像青蘋果般香脆,如雪梨般多汁,只是小個頭太不禁吃,這回到廈門可好,直接串成串兒,一口氣吃個飽。
清爽水潤的蓮霧,正抵消了廈門的潮熱。
時令與當季應該是養生的基本原則,傳統栽培和古法制作,都值得被傳承。
海蠣煎,福建臺灣常見小吃。
路邊炒海蠣煎的店鋪,多的就像桂林的米粉店,隨處可見。但也正如米粉店鋪有優劣一樣,老店鋪的用料講究,食材新鮮,海蠣煎由于海鮮主料,更加必須儲存得當,新鮮新用,翻炒的時長也有秘籍,大部分路邊攤,達不到老店鋪的效果。
這張我特意沒做后期沒調色,街邊餓了隨便找的,糊糊的,不夠入味。
看上去恐怖、吃起來……都很恐怖的“土筍凍”!
把某種沙灘蠕蟲的膠質熬燉出來,凝固成團,好些游客看到就望而卻步了。
事實上,如果你不去想它是某種蟲類,入口的感覺,更像是灰面炸過的味道,并無太特別。
有時候,人就是自己被自己想像出來的恐懼給嚇死的。
經驗時為輔助,但更多的時候,如果能學會從零開始,空杯心態,興許活得更灑脫。
我們跑了很多地兒,口渴了就喝花生湯,感覺營養又實惠。
但很多店鋪的花生湯常常過甜,甚至好幾個攻略中提到的某些老店,也不太盡人意,剛入口不錯,喝了幾口就膩歪了。
但,有些門面不大的花生湯反而很純粹。
流行的東西,淪為賺錢工具后,就變得不那么自然了
食物也一樣。
小靜跟我說,她從小喝的燒仙草是奶奶在街邊采來的,用大鍋熬煮仙草待膠質分離,過濾原汁煮沸放涼即成。
現在街邊兒頭賣的,雖然少了奶奶熬做時那溫暖的味道,但那滑愣愣淡草香,還是裝著小時候的滿滿的回憶…
巷子里的街頭文藝
這里是鼓浪嶼,可能是所有來廈門的游人必經之景。
那天中午的大太陽,曬得人睜不開眼睛,干燥蒸騰的地面高溫,小巷中游客稀少。
于是,我拍到了很多干凈的照片。
在鼓島上,很多藝術家可能就在這兒租個小屋,安安靜靜,過下半輩子
其實,很多地方都會有這樣的小窩,總有一個讓他們駐足的理由。
而在這個小島,色彩明媚,讓人快樂得想舞蹈。
抬起頭,屋檐墻頭的花里,有蝴蝶在飛……
教堂,庇佑的祥和之所…
我不盲從任何宗教,也不屬于任何教派。
如胡仙所說:我只服膺于真理,以及誠實面對自己的人。
在島上,有條通往鋼琴博物館的小徑,那里有著似江南古典園林的素凈和清幽。
特別在黃昏,陽光斜射下來,或透過斑駁樹影,或倒影在湖面,或灑在樹梢頭,就會讓你舒服得不知說什么才好……
這里是曽厝垵,小資文青的夜晚集聚地。
這里更時尚,更小眾,夜晚更繁華。
這樣的年輕藝人,一條街上可以看到好幾個,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風格,展示著時下最絢爛的色彩
他們的夢想,在每時每刻,用雙手創造的日子里。
這次的旅行照片,我貼在簡書里,戰戰兢兢,也許很多專欄會通不過,無法讓更多朋友分享到我路遇的故事。因為所有照片在一次手機丟失后,跟著消失,不得已,這些都來自我的公眾號,右下角都貼出了公眾號水印。
很多照片,我嘗試把水印剪切,可是,哪怕一毫米的挪動,景深、布局、構圖就有了差別,美感也失去了。
我很糾結,但最終還是渴望與你們分享最好的瞬間,有些照片,我決定不再裁剪。
號稱中國最文藝的漁村,信仰多元,文化多重,濱海美食,僑村風采。
只是一杯捷克苦艾,不是誰都能愛…
在曾厝安的小清吧,調出百味人生。
油畫村轉角的驚喜
在一個城市坐公交,走走停停,或慢或快,是認識這個城市,很便捷的方法。如果愛旅行的你,覺得徒步很累,看地圖很頭暈,看攻略太麻煩,打車很昂貴,坐地鐵很封閉,那么,大膽嘗試公交車吧!
我們隨便找了個文藝的站牌名兒,就跳上了車,車子到了終點站,下車后,我們就傻了,跟腦海中的五彩斑斕的文藝環境,完全搭不上邊兒。這里是哪兒呢?
這里是烏石浦,聽說1992年,第一批300多名畫師、畫工進駐烏石浦村,從此拉開了烏石浦油畫村發展的序幕。而隨著這里油畫工藝與制作銷售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油畫企業來到這里,2003年以來,廈門每年油畫出口創匯都在2億元以上,其中絕大部分來自烏石浦油畫村。
雖然數據是可觀的,可是這個小社區的確沒有什么名氣,門可羅雀,安安靜靜,規劃中規中矩,沒有十分耀眼的品牌格局。
不過,每家每戶賣的油畫卻是相當豐富,挑一副做裝飾,或者僅僅就是收藏,這里不會讓你空手而歸。
小靜買到了一副很美的作品,這是她的收獲,而我的收獲,是買到了一只胎羊毛筆和經文紙,以及,遇到一位好玩兒的陳老師。
在油畫村拾來的胎羊小楷一枚,是我的好伙伴
由于胎羊毛過軟,控制力不夠的腕力,讓我實在很難hold住。
它成為我第一支認真開始練《蘭亭序》的大臣,拔苗助長的鍛煉了我的耐力,功不可沒
現在,我用它來畫畫,也許它會成為陪伴我一生的好伙伴。
旅行途中,我喜歡搜羅一些有意思的小物件。不大,不貴,某個時刻,某種情境,它突然出現在你的視線中,毫無防備,讓你毫不猶豫做了決定,帶它回家。
這種不可預知的新鮮感,妙趣橫生,歡樂無比。
就像介個玩意兒,它是做什么用的呢……
椰子殼的材質,有創意的造型,一下子就愛上了
盡管買之前我發現它有一條小裂縫,但它是整個市場里的唯一。
如今它依然放在我的書架上。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從不渴求他要有多完美,只要在我心里是獨一無二的就夠了。
那個小瑕疵,恰是我愛上他的原因。
這就是我提到的陳老師,他駐扎在安靜的烏石浦油畫村,興沖沖的跟我們詳述他的畫。
走進陳老師的店門,或者可以稱作畫室,沒有洋氣十足絢麗多彩的油畫,倒是筆墨紙硯樣樣具全。
再仔細一看,卻又不是傳統的水墨山水花鳥畫風,有意思的小人故事連環,用毛筆在一張紙上栩栩如生。我們坐下來,和陳老師聊了起來。
為了完成他父親的遺愿,如今已50好幾的陳老師,放棄香港高薪工作回到故鄉創作。
而他最愛的創作風格,就是再現閩南風俗人文,他畫的閩南風俗圖,讓人欣欣然愛不釋手,每個人物之間都有著緊密的關聯,而每副小圖之間都是一段又一段的故事,光就看著這幅作品,聽陳老師聊著天兒,整個福建的風土民情都在里頭兒了,這哪里只是一幅畫,分明是關于大福建的深度旅游攻略嘛!
筼筜好,風景舊曾諳
從小靜家窗臺望去,筼筜湖穿城而過,這些臨湖的市中心老宅如今價格已相當高了。
可誰知道很多年前這里曾經是筼筜港,曾一片筼筜漁火,欣欣向榮的安寧。湖中心白鷺飛旋,青草綠樹,景致美不勝收。
后來政府對被破壞的環境進行不斷治理與維護,才勉強有了今天這樣的景色…失去了白鷺盤旋的湖面,只能用一座女神雕像代替。筼筜漁火,再不可得…
而如今,人們的破壞和污染還在繼續,在那幾乎承載了六萬人的鼓浪嶼小島喧囂中,再也買不到淡淡古早味的小食了;每年的旺季,鼓浪嶼海灘邊垃圾堆積如山,白色污染久久不散。
廈門美,美在最道地的民風民情美食文化。而古法的丟失和環境的破壞,治理得到的,不過是失去原汁原味的做作與商業。
傳統古法最美好的地方,正是老人家把不急不慢的心境揉進制作步驟中,呈現出來天人合一的步調和精致講究卻包容的生活態度。如果我們不小心丟失了古法,我們可以嘗試著傳承這份生活的美德與精神。
果子皮兒,原創作者,歡迎分享關注。如需轉載發文,請直接簡信留言,獲取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