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電影院觀看電影,或是在圖書館里認真閱讀時,忽然聽到一連串的奇怪叫聲,你會皺起眉頭,感覺反感嗎?
如果,和你工作的同事,時不時地抽動自己的脖子,或是碰倒桌上的書本時,你會疏遠他或是和老板抱怨嗎?
如果,自己孩子的老師一邊上課一邊發出怪聲,你會讓自己的孩子換個班級嗎?
我想,大部分的人,答案都是肯定的,在看到這部電影前,我的答案也同樣如此。而現在,我對這樣的人多了些理解,因為我知道,這種疾病的名字叫做:妥瑞氏癥。
很多人也許通過患者的這些行為,會聯想到多動癥,強迫癥,自閉癥,但可能很少有人聽到過妥瑞氏癥。
妥瑞氏癥
(1)病因
妥瑞氏癥主要是由于多巴胺的過度敏感反應導致的。
什么是多巴胺呢?它是我們大腦中分泌的傳遞興奮開心信息的化學物質。吃甜食上癮,抽煙酗酒,甚至戀愛時感受到的興奮快樂,都與多巴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可是,有時候物極必反,過多的多巴胺會引發一系列疾病,妥瑞氏癥就是其中的一種。
(2)癥狀
動作上的抽搐(Motor Tics):動作型抽筋是一些不自主的運動,通常發生于臉和脖子的肌肉,包括聳肩,眨眼,以及擤鼻子等等。
聲語上的抽搐(Vocal Tics):從單純的清喉嚨,擤鼻涕,發出像豬的咕嚕聲,狗叫聲,到突然說一些詞語或發出無意義的聲音,是妥瑞氏癥最為人所知的癥狀,
伴隨癥狀:通常患有妥瑞氏患者可能也會引發其他病癥,比如多動、注意力不集中(ADHD)及強迫癥(OCD)等等。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就因為這個病而深受其害,而且,它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甚至連主人公的名字都沒有改變。
用知識打敗無知
在布拉德還在上學時,因為經常性地發出奇怪聲音,使得大家覺得他是一個怪胎,在學校受到欺凌,被同學嘲笑,老師甚至會在課上點名批評他,并讓他保證,不會在課堂上發出這些愚蠢的聲音。
心理醫生、老師、校長、甚至他的父親,都只會告訴他,他的行為有多么糟糕,讓他控制住自己。
布拉德曾無數次地告訴別人:“我控制不了。”但沒有人相信他,除了他的母親。她選擇了相信,并且問遍了自己所有的朋友,去圖書館查找各種書籍,終于找到了答案。
而真正改變他一生,讓他勵志成為一名老師的人是他新學校的校長。
在音樂會結束后,校長在全校面前,用不帶偏見的方式,對布拉德展開了追問。
“你為什么不去治療它?”
“現在還無藥可治。你們不喜歡聽到怪聲,我更不喜歡發出怪聲,你們的難以接受會讓我緊張,當我緊張時,會變得更糟。可如果我覺得你們接受了,癥狀就不會這么糟。”
“我們能做什么?”
“我只希望得到公平對待。”
當全體學生起立為他鼓掌時,布拉德新世界的大門被打開了,也讓他徹底接受了他的人生伴侶:妥瑞氏癥。
其實很多眾所周知的名人都患有妥瑞氏癥,如:帥氣的小貝和音樂神童莫扎特等。而且,得了這病的患者一旦超過18歲,基本無法治愈,會相伴終生。
我們的一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的人看不見眼前的事物,動作毛躁,卻還是會用溫柔、親切的語氣和你說一聲對不起;有的人做事會有很多小動作,卻思維敏捷,富有創造力;有的人長相肥胖,卻比一般人更加靈活,擁有溫和的性格······
在我們還沒有真正用心了解一個人前,請不要用因為第一眼的印象去評價,甚至隨意傳播自己的猜測,因為,當你了解他們后,可能發現,真實的他們也許和你想象的完全不同。
積極樂觀的態度
當得知妥瑞氏癥無法根治時,布拉德的媽媽帶著他去了一個妥瑞氏癥患者互助社群。當看到一些和自己有著類似癥狀,卻生活頹廢的人,年僅12歲的布拉德告訴媽媽:“這些人被妥瑞氏癥打敗了,我永遠不會!”
他并沒有像其他人那樣,躲在黑暗的角落,抱怨著度過余生,反而想要做一名小學老師,選擇打敗它。
因為妥瑞氏癥,原本成績優異,有著教學天賦的布拉德被一次次地拒絕了。他試過一開始就把自己的情況告知校長,也試過將其隱瞞,但都無濟于事,直到面試到第26所學校時,情況才有了轉變。布拉德通過了一面、二面,成為了一名二年級的老師,雖然只簽訂了一年的試用期。
在故事的最后,布萊德獲得了“年度最佳教師獎”。
在領獎臺上,他將妥瑞氏癥稱作自己一生中最好的老師、自己的忠貞伙伴,因為這教會了他繼續前進,不被它絆住腳步,不讓它占據上風,不要讓任何事擋住追求夢想的腳步,去投入工作、享受人生和陷入愛河。
有的人因為對自己的長相不自信,所以選擇整容,一次次地動刀,漸漸成癮;有的人會經常抱怨自己的人生有多么多么地墮落,卻從不會為此付出努力;有的人因為一次失敗,將自己鎖在屋內,混混度日······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讓自己不太滿意的東西,也許是長相、也許是難以糾正的習慣、也許是令人苦惱的口頭禪,如果這些永遠無法離你遠去,那么,不妨接受它們,戰勝他們。
像孩子一樣學會接受
“你的病會給你帶來傷害嗎?
“你能去電影院看電影嗎?”
“你需要吃東西嗎?”
孩子在最開始看到布拉德時,覺得他就是個怪人,甚至會有些害怕,問出的問題也千奇百怪,甚至比很多成年人的問題更加直接。但當他們了解了妥瑞氏癥,和布拉德接觸后,就會接受他,甚至喜歡上他。
我們有的時候確實應該向孩子學習。遇到問題時,選擇直接面對、提問、探索,而非獨自猜度;不管多么奇怪的食物,只要沒有傷害性,不會帶來危險,就去接受、擁抱它;用自己心去感受自己身邊所有的人和事,勇于提出為什么······
希臘哲學家芝諾曾經將知識比喻為一個圓:“知識就是一個圓,里面是已知,外面是未知,所以學得越多,這個圓就越大,未知的邊界就越大。 我們對未知的恐懼就越大。”
我們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知識邊界是什么,勇于探索更廣闊的未知世界,去填充你的圓,畢竟,未知的,不代表是危險的,對嗎?
無戒365天極限挑戰日更營,第六十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