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的讀書計劃有點滯后,馬上一個月要結束了,《皮囊》才剛剛看了三節。今天就這讀完的三節談談我的感想。
皮囊
作者寫的應該是自己的生活經歷,以真實的情感,平實的語言,骨肉間的故事講述。第一頁就以一個倔強,滿嘴無牙,說話漏風,堅持自己用小腳丈量小鎮街道的高齡老太,在不經意中道出了人生的一大真諦“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如果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是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才。”即使切斷了手指,也異常冷靜的99歲阿太。我們都是戴著皮囊在世間忙碌的靈魂,這副皮囊的用處就是來經歷各種風吹雨打的。
緊接著講述了對生活勇敢而又無助的母親,她身上有很多優點,在她的丈夫健康的時候,無條件的信任丈夫,給丈夫最大的支持。在她的丈夫默默地支撐著一個家,蓋樓、養育兒女,即使遭遇家人和外人的不解,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爭的一口氣。
倔強的殘疾父親更是性格鮮明,從一開始的自暴自棄,到后來的堅持自我康復,沒有明顯效果后,又尋死到怕死,描述的細致入微。在父親中風癱瘓在床后,作者又以奮力讀書贏取獎學金、寒暑假掙錢為途徑,力圖通過努力撐起這個家,讓父親去美國治病,純粹的家庭親情,一家人擰成一股繩渡過難關的景象浮現于眼前。
生活中總會有困難,同時也會有溫馨的一幕幕讓人銘記。一副皮囊,如何使用?生活要怎么過?未來如何規劃?是我需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