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黔西南令人驚喜不斷!
沒有來過黔西南的小伙伴肯定會覺得很好奇到底是有多優秀才能獲得康養之都的稱號以及成為國際山地旅游大會的舉辦地呢告訴你黔西南不僅是康養之都和國際山地旅游大會的舉辦地他還有“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的萬峰林、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萬峰湖、擁有“地球上最美麗的疤痕”之稱的馬嶺河峽谷、具有"高原塞外"之稱的興仁放馬坪、"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標識晴隆二十四道拐、冊亨、被稱為"天下奇觀"、"地質絕品"的貞豐雙乳峰、安龍、花園城市興義等眾多自然景觀及民族文化如果你去過,你一定會愛上他~
想去黔西南走一走?
別著急
先看看他都有哪些景點
小吃和民族文化了再去也不遲哦
康養之都的稱號
8月29日,中國氣象學會在北京組織專家組對《黔西南·四季生態氣候康養資源評估報告》進行論證,通過評審,黔西南州獲得“黔西南·中國四季康養之都”稱號。
?據悉,“黔西南·中國四季康養之都”是到目前為止,中國氣象學會授予的全國第十二個氣候品牌。
黔西南位于貴州西南部,是典型的低緯度中高海拔山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春、秋季平均氣溫在15-20℃之間,夏季在20-25℃之間,冬季在5-10℃之間,年降水量1324.0毫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秋季日數長達229天,降水充沛,多夜雨,立體氣候類型多樣,氣象景觀豐富多彩,屬于一類氣候適宜區。
黔西南森林覆蓋度達58.5%,負氧離子含量十分豐富,全年空氣指數優良天數率100%,無霧霾的困擾,水質狀態良好,城市聲環境優良,四季生態宜居,人均壽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是頤養天年的理想之地。黔西南州綠色的生態、清新的空氣、優良的水質、幽靜的環境,是全國少有的能促進心肺功能和心血管自我修復的康養勝地。
國際山地旅游大會的舉辦地
國際山地旅游聯盟年會是中國第一個以山地旅游為主題定位的國際組織年會,該聯盟由世界主要山地國家和地區的旅游機構、團體、企業和個人自愿組成的國際性、非營利性民間社團構成,擁有來自世界五大洲29個國家和地區共142個團體和個人會員,其中境外機構會員62家,境內機構會員71家,個人會員9名。
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自2015年舉辦以來,已在黔西南州連續成功舉辦四屆。今年大會以“天人合一·文化旅游大健康融合發展”為主題,將展示國內外山地旅游資源、戶外運動發展水平、旅游扶貧經驗及成果,持續推動山地旅游戶外運動國際間的交流合作。
介紹完黔西南稱號的由來
接下來我們說一下黔西南在視頻中出現的美景吧~
萬峰林
萬峰林,氣勢磅礴,景觀奇特。峰、龍、坑、縫、林、湖、泉、洞八景分布廣泛, 萬峰林屬于中國西南喀斯特地貌,堪稱中國錐狀喀斯特博物館,被稱譽為"天下奇觀"?。
萬峰林包括東、西峰林,景觀各異,是國內最大、最典型的喀斯特峰林。徐霞客曾在游記中寫到“磅礴數千里 為西南奇勝”。
萬峰湖
萬峰湖相當于2個大理洱海,17個清鎮紅楓湖,76個杭州西湖, 萬峰湖蓄水108億立方米,水面達816平方公里,位居全國五大淡水湖之列,是 " 珠江三角 " 經濟區的重要水源。
萬峰湖是國家重點水電工程--天生橋高壩電站建成后蓄水形成的淡水湖,水面煙波浩淼,湖光瀲滟,主航道 128 公里、湖面平均寬度超過 4 公里,湖內島嶼與半島 80 余個。萬峰湖美景天成,魚肥水美,釣者云集,被譽為"野釣者的樂園",湖內全島、半島、港灣、內湖交錯,四季可游。
馬嶺河峽谷
馬嶺河峽谷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境內,集雄、奇、險、秀為一體,東北距貴陽334公里,西距昆明321公里,總面積344平方公里。馬嶺河峽谷是一條在造山運動中剖削深切的大裂水地縫,谷內群瀑飛流,翠竹倒掛,溶洞相連,兩岸古樹名木點綴其間,千姿百態。萬峰林景區東峰林層巒疊嶂、西峰林山寨田園交相輝映。萬峰湖景區則有上萬個島嶼。如今,馬嶺河峽谷漂流則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被譽為"地球上一道美麗的疤痕"。
馬嶺河發源于烏蒙山系白果嶺,上游叫清水河,中游因兩岸有馬別大寨和馬嶺寨而稱馬嶺河,馬嶺河發源于烏蒙山脈,是南盤江北岸的重要支流,橫穿興義市境內80余公里,其水流量充沛,落差大,河水下切能力強。
興仁放馬坪
放馬坪草場位于興仁南面,距縣城24公里,風光旖旎,具有"高原塞外"之稱,總面積28490多畝,其中有天然草場21000畝,有天然林7490畝,草場處于去貴高原向廣西低山丘陵過度的斜坡地帶,地貌奇特。這里的峻山秀水是大自然在貴州高原上精心雕琢的杰作,在透露著無盡的活力與生命色彩的綠原平疇間鑲嵌出處處勝景,讓人領略詩的意境,畫的絢爛。
其俊秀使興仁的山河美能美名,瑰麗神奇,在季節的交替與時空的延伸里,展示著不朽的神韻和魅力。
晴隆二十四道拐
晴隆"24道拐"抗戰公路,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標識。從山腳至山頂的直線距離約350米,垂直高度約260米;在傾角約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4公里。
二十四道彎之雄險,皆因其依山筑造,工程艱險,山勢陡峭,彎道頻急。由關口向遠處眺望,山巒疊起,橫直連綿,薄霧裳繞,云海茫茫,氣勢磅礴,向關下俯視,二十四道彎仿佛游蛇下山,欲飲山腳之清泉,從關下往上仰視,其彎道猶如白龍盤山,真可謂"萬山飛翠上吟肩,路曲行人似蟻旋",給人既有驚心動魄之感,又有心曠神怡之處。從關上經過,可見腳下浮云連綿,煙氣莽莽,加入天宇。穿過云海,行至懸巖下,即可見二十四拐左側的懸巖飛瀑。盛夏時節,可見兩漲清泉從懸巖之上,飛流直下,確是"懸巖掛白虹,細雨日飛空"。
貞豐雙乳峰
貞豐雙乳峰被稱為"天下奇觀"、"地質絕品",離縣城9公里, 處于貴州省貞豐縣城到者相鎮的公路干線上。占地40公頃,海拔1265.8米,相對高度261.8 多米,酷似一對栩栩如生、形象逼真、風韻圓潤的雙乳。讓女人看了臉紅,男人看了心跳,被當地布依族稱為"圣母峰",被世人譽為"天下第一奇峰"雙乳峰。
更為出奇的是,從不同的角度觀看,是不同年齡階段的雙乳形狀。如,從觀峰臺的角度看,是20來歲年齡的雙乳峰,換500米角度觀看是40來歲年齡的雙乳峰,再換500米角度觀看是60歲年齡的雙乳峰,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花園城市興義
興義城市環境優美、風景秀麗,是一座花園城市。因其境內山水風光秀麗,資源豐富,被稱為“山水長卷,水墨金州”,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興義正努力將自己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休閑旅游勝地。
地處滇、桂、黔三省(區)結合部中心地帶,閃耀著一顆耀眼的明珠:興義市。素有“黔桂鎖鑰”之稱的興義市是貴州省四大主要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通信樞紐、工業基地、商貿旅游服務中心及教育中心,也是正在快速崛起的我國西南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歷史上是三省毗鄰地區的商業集散地和通衢要塞之地。
我們在看美景的同時
如果對這個地方的民族文化不了解的話
那就少了旅行的樂趣
所以接下來我們說一下黔西南的民族文化吧
黔西南民族風情介紹
民族節日主要有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查白歌節"、"毛杉樹歌節";苗族"二月二"走親節、"八月八"風情節、"采花節"(又叫"跳花坡");彝族"火把節"等。民族歌舞,彝族舞蹈"阿妹戚托"被譽為"東方踢踏舞",布依族"八音坐唱"、布依銅鼓十二則、查白歌節、土法造紙、布依戲等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月三
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是貞豐、望謨等地布依族的民族傳統節日。
在傳統的觀念中,為了使全寨人達到“禳災祈福、寨子安寧、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目的,祖祖輩輩生活在北盤江畔的貞豐布依族人民在農歷三月初三這一天都要舉行相應的祭祀活動。
祭山活動是布依族“三月三”的主要活動之一。祭祀山神要在“掃寨驅邪”之后進行。
“三月三”節日的這天,寨里的每戶,除了一個男家長去參加祭祀山神活動外,其余老少聽到祭山神殺豬前鳴放的鞭炮后都要上山去“躲蟲”,也就是躲避各種蟲害、災難和瘟疫。
布依族節日“三月三”,已經有了許多變化,成為布依族地區群體性的集會,有專門的歌舞表演,以及其他節日游藝活動。
六月六
"六月六"又稱"敬秧苗"、"敬青苗"、"敬谷神"。相傳谷神是由自己的老祖先演變而來。每年的農歷六月初六這一天,布依人都要在本村集會,舉行對歌比賽,同時還舉行其他一些樣式的民俗活動,也是人們交朋結友,青年男女浪哨的機會。六月六"布依族風情節已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繡花節
每年的正月初八,晴隆縣碧痕鎮新坪村民族組的文化廣場上,鼓笙齊鳴,苗族男女穿上節日盛裝,載歌載舞,祈福歡慶一年一度的苗族"繡花節"。"繡花節"是當地苗族同胞創新的一個節慶,十里八鄉的數千各族群眾都會趕來參與,共同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查白歌節
查白歌節源于布依族群眾中流傳的一個凄美傳說,是布依族群眾紀念布依族青年查郎、白妹為了忠貞的愛情,不畏強暴雙雙殉情的日子。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相鄰縣(市)的各族群眾從四面八方趕來,身著節日盛裝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匯聚到這里載歌載舞,表達他們對忠貞不渝愛情的追求和幸福美滿生活的向往。查白歌節被稱為中國布依族的"情人節",并在2006年被國家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毛杉樹歌節
"毛杉樹歌節"是義龍新區德臥鎮毛杉樹村布依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逢農歷三月初三后的第一個"蛇場天",該活動都會在毛杉樹村舉行,主要是后人為了紀念傳說中為民除害而犧牲的兩位民族英雄。活動一般包括山歌對唱、"浪哨"找情侶、祭奠神寨等,在南盤江流域一帶有著深遠的影響,2005年被收錄入貴州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阿妹戚托
阿妹戚托源于生活的一種舞蹈,十二個基本動作,大多源于農事活動和日常生活,比如栽秧、薅秧、放鴨子、喂狗飯等,而舞蹈的中心意思是姐妹們向即將出嫁當新娘的姑娘表達深深的祝福之情,并用12種代表不同意思的舞步告訴新娘,到了婆家后要勤勞節儉,敬老愛幼,家道才能興旺,日子也才能紅紅火火。
八音坐唱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傳的一種民間曲藝說唱形式。布依八音,是指流傳于安順關嶺、鎮寧至黔西南貞豐一帶的傳統說唱曲藝。布依八音又叫"八音坐唱",演出隊伍8至14人不等,所唱生、旦、凈、丑諸戲曲,不化妝。因用牛腿骨、竹筒琴、直簫、月琴、三弦、芒鑼、葫蘆、短笛等8種樂器合奏而得名。
據傳,布依八音的原型屬于宮廷雅樂,以吹打為主。元明以后,由于布依族民族審美意識的作用,逐漸發展為以絲竹樂器為主伴奏表演的曲藝形式。
布依戲
"布依戲"原稱"土戲", 發源于冊亨縣的乃言鄉(今八渡鎮)。有劇目《羅細杏》、《一女嫁多夫》、《三月三》等。
黔西南的民族風情多種多樣除了美景和民族風情以外黔西南也有自己的特色美食
貞豐糕粑
用大米經淘洗、浸泡、濾水,用石磨子磨成粉,用籮篩去掉粗顆粒,將細米粉灑入少許冷水拌勻,成濕潤、松散的米糕。
用厚2厘米、直徑7厘米的木質腰鼓形小蒸甑裝上,并輕輕刮平,然后將小蒸甑放入專制的燒有沸水的鍋中蒸熟后即制成糕粑。它外形純園,松泡似雪,糕餡精制,甜美可口,營養豐富、色澤分明。主要用料有:香米、糯米、白砂糖、天然綠色紫米飯葉、黃米飯花、純凈水等。
刷把頭
興義刷把頭。形象的來說,就是用像絲娃娃一樣的很薄的面皮,包上特制的鮮肉餡,放在蒸籠里面蒸,吃的時候自己把熱熱雞湯和調料從上面的開口里灌進去,呵呵,趁時一口咬下去。起始于清同治年間。因其形狀如民間所用竹刷把而得名。
“刷把頭”做工十分精細,全是手工勞作;配料選料也很講究。以面粉、竹筍、瘦肉、雞蛋為主要材料。制作過程是選取優質竹筍切碎,放入開水鍋中過兩三次,再用清水沖五、六次,濾干后用豬油烹出香味。而皮是用精制面粉,雞蛋、鹽、清水調成。
鄒家雞肉湯圓
鄒家雞肉湯圓特制的雞肉餡咸湯圓,糯米面一點也不粘人。以鮮滑爽口,“眾家皆甜,唯我咸鮮”的獨特風味,迎得省內外顧客的贊譽。鄒家小店的湯園,以雞肉為陷,灌雞湯、點花生醬,鮮香爽口,別具一味。
貞豐油糯米飯
油糯米飯是貞豐獨具特色的地方風味食品。貞豐縣在清嘉慶二年(1797)前為永豐州,早在那時,油糯米飯已是幌子高挑、頗有名氣的風味小吃了。解放前,因兵荒馬亂,生計艱難,貞豐油糯米飯一度衰落。改革開放后,貞豐油糯米飯生意興隆,什么鴨肉糯米飯、紅燒瘦肉糯米飯、香腸糯米飯、排骨糯米飯一應上市,真可謂滿街飄香,誘人食欲。貞豐油糯米飯以上等精糯米為主要原料。制作時,先將其用冷水泡透,淘凈濾干上木甑蒸熟,起鍋后灑一次冷水繼續燜蒸,使米粒熟透呈油亮狀,然后冷卻片刻,用比例適當的熟豬油在鍋中炒好。選用肉料精心切好后,放入特制的香料和配料中腌漬二日,再放進油鍋里炸至半干,以作上碗糯米飯蓋面之用。這種油糯米飯油而不膩,味濃而爽口,色彩美觀,米香肉酥,確是以色、香、味、工而別具一格的傳統美食。在外工作的貞豐籍人士,每每提及油糯米飯就大發感慨,回味不已。近一兩年來,貞豐油糯米飯已進入貴陽、昆明等地,以其獨特的風味贏得越來越多顧客的青睞和贊譽。
黔西南的美食多不勝數可不是只有海丹說的這些哦可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說的再多也不如走進黔西南去親自體驗
尋一個時間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到黔西南走一走吧
海丹旅游、貴州旅游
如果你有行程需要參考設計、自由行其他問題
可關注公眾號:貴州旅游規劃
了解更多旅游攻略,百度搜索海丹旅游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覺得對您有幫助,點個贊或者轉發分享下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