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雙十二買了個掃地機器人,跟傳聞中聽到的一樣:別說頭發,碎屑什么的,連肉眼不容易看到的柳絮棉絮,都能吸得干干凈凈。
太神奇了!
所以我沒事就喜歡把它放在地上遛遛,從此家里的那個地板吶,絕對稱得上纖塵不染,我自己也樂得一身輕松。
前幾天,我正在家一邊遙控掃地機工作,一邊躺在沙發上敷面膜。
老媽突然來了。我微揚著頭給她開了門,她一眼看到正在地上工作的掃地機,驚奇地問我:這是什么?掃地機器人!我回答。
然后我把掃地機的功能詳細給她地介紹了一下。
她“鄙視”地看了我一眼:你看你懶成什么樣子,地都不想掃,這東西能掃干凈嗎?
接著便開啟了慣用的唐僧念經模式,苦口婆心地對我開展了社會主義勤勞持家的口頭教育,我面帶微笑地虛心地接受了母親大人的再教育。
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媽媽的愛永遠不會變。
雖然我受不了她的嘮叨,也不怎么完全認同她的觀念,但是她這種要勤勞不要懶惰的想法我還是能理解的。
她們這一輩人,生活在計劃經濟時代,大多數人民群眾都是工人階級。只有勤扒苦做,老實本分,服從分配才能得到領導干部的喜歡,才能不受排擠,才能在單位好好待下去。
那時候,懶惰是一種陋習,工作上生活上都不可能偷懶,也沒那個條件偷懶。
二
現在的社會,科技高速發展。
科技發展的成果直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限便利。日常的洗衣機,洗碗機等等就不用多說了,像現在的智能家居,人在外面,一部手機就能遙控家里的一切。還有這種掃地機器人,無疑可以把人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脫出來。
憑借這些新式家電,在生活中偷偷懶是完全可行的。
當然,像媽媽那樣不習慣用這些電器我也能理解,她總覺得掃地機掃的地沒有自己掃的干凈,洗碗機洗的碗沒有手洗的干凈。她們這輩人有她們的固有觀念,也不是一下能打破的。對她的生活方式表示尊重吧,畢竟她已經這樣過了幾十年。
科技讓生活變輕松,讓我們懶人更有懶福,適度的懶并不是一種陋習。反而讓我們能更從容地享受人生,從而以最飽滿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把事業干得更好。
如今的工作,已然不是媽媽那個年代的大家一起吃大鍋飯了。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機遇更多元,選擇更廣泛。
賺錢的路千萬條,只看自己會不會淘。
只要個人有頭腦,有能力,大可以沖破體制內的束縛,天高任鳥飛。
機會多也意味著對個人能力要求更高,僅僅靠埋頭苦干已無濟于事,而要多思考,會巧干,這種有頭腦的懶當然不會是陋習。
三
去年,上海總部從五百強外企挖了一位海歸高管到我們這邊做分公司老總。我記得他第一次開會就強調:信息時代要多用腦,勤于思考,不能一味苦干,蠻干。
以前的企劃部是最愛加班的部門。我們其它部門都是偶爾加個班,他們正好相反,幾乎天天加班,偶爾不加班。
我在企劃部工作的好朋友薇薇,每天都向我抱怨:不知道每天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事做,回到家孩子都睡著了。
我只好安慰她:像你們這個工作強度,不發個五一勞動獎章或者勤勞小蜜蜂獎給你們,真是對不起你們啊!她氣得朝我翻了兩個大白眼。
新老總來后不久,就撤了企劃部經理的職,把原來的一位部門主任提拔為經理。
新經理上任一個多月以后,他們部門就很少加班了。
薇薇喜滋滋地告訴我:終于可以每天回家和孩子一起吃飯了。她還說:不知怎么搞的,還是做了和原來一樣多的事,但就是感覺有條理多了,干起事來更輕松,還能準點下班。
以前是: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現在當然是:新經理太有能耐咯。
后來一次例會,這位老總談到關于加班的問題。
他說:我不需要總是加班的員工,這不是勤奮,是傻干。偶爾事情多加個班可以,可是天天加班,只能說明你工作方法有問題。同樣一件工作,別人做好只要一個小時,你做好需要三個小時,那說明你沒有用腦工作,或者,你根本不適合這份工作。
在不適合的路上,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勞。
四
老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老古話說得沒錯,不過新時代,要對吃苦這個詞加上新的意義,應該與時俱進地理解。
吃得苦中苦應該是在工作,學習,創業期間,面對艱難險阻,復雜多變的局面能堅持不懈地努力,扛得起壓力,勇往直前。
不是讓你沒日沒夜,不講究方式方法地埋頭苦干,瞎干。
我們要有勇于吃苦的耐力,更要有不吃苦的能力。
做任何事都要勤于思考,找到做好工作的最佳方法。
這樣,不但工作能及時做好,人也可以偷偷懶,樂得輕松。
現代社會,盲目勤奮未必是一種美德,懶也不見得是一種陋習。
有智慧地偷懶,也是一種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