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天由于要買菜,我們還是就近原則去了離家最近的一家連鎖超市購物,這天也不知道是“什么鬼上身”了,對于服務員的服務特別的敏感,特別是微笑。我一邊在超市里溜達著,一邊關注著各個工種的服務人員。
-2-
這時我來到了賣魚專區,年輕又帥的賣魚哥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的頭發短得都快看到了頭皮,就像穿著透視裝的少女給人若隱若現的感覺。
賣魚哥很認真在干活,一會兒拿著大刀在刨魚鱗,一會兒在切魚,一會兒又在幫顧客打稱。
為什么從頭到尾他的表情都是那么的僵硬呢?沒有自然感!更沒有愉悅感!
-3-
離開賣魚專區后,我買了幾個桔子,接著拿去打稱。
當我靠近了打稱臺時(還有兩步的距離),有一姑娘站在那,她一頭平肩短發、戴著純黑色邊框厚厚鏡片的近視眼鏡、一臉羞澀的感覺,在紅紅的工衣左胸前還掛著有“臨時崗”三個字的工作牌,一看就知道是“初出茅廬”的學生。
這位姑娘正低著頭很認真地打包著水果(把零散的水果打包成一碟一碟的),她完全沒有發現我的到來,更加不用說笑以相迎啦。
“你好!”我跟她打了招呼,右手就提著一小袋桔子遞過去給她打稱,她很快接過水果,沒跟我有眼神交流,也沒有笑容;然后快速在打稱鍵盤上“嘀、嘀、嘀”按了幾下,接著機器“唰一聲”輸出了一小張條形碼,她用嫻熟的動作把袋了封了口隨之把條形碼也貼在了封口處,之后就是快速把桔子遞回了給我,然后又低著頭在忙碌著水果的打包。
為什么從頭到尾她都沒有表情的呢?沒有自然感!更沒有愉悅感!
-4-
接著,我們又去了其它各個專區挑選商品,要買的東西都買到了,于是就往收銀臺的方向走去。
這時現場的廣播又響了起來,“今天您微笑了嗎?請跟我一起學習使用禮貌用語……”這廣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復播放幾次,我不知道現場的服務人員聽到這廣播的內容時是怎么想的,反正我覺得就是諷刺。
-5-
到了收銀臺,收銀小妹用著非常嫻熟的話術跟我說,“先生,你好!請問有會員卡嗎?”
她毫無表情,給我感覺只是在背服務用語而已,根據沒有歡迎我的意思。
她“嘀”完我的會員卡,然后就忙碌了起來,她的眼神一會兒聚焦在電腦顯示屏上,一會兒又聚焦在商品的條碼上;同時一只手拿著商品在掃描過機,而另一只手在“啪、啪、啪”頻繁地打著鍵盤,此時我怎樣感覺她像個機器人一樣的!
為什么從頭到尾她都沒有表情的呢?沒有自然感!更沒有愉悅感!
-6-
然后,我拿著購物的小票到客服中心蓋章,客服中心有四個女孩在那站著,臉部皆平平淡淡沒有一絲笑容,接待我的那女孩用著機器人般的服務用語跟我說話。
此時我的感覺是,她們對不起“客服中心”這個四個字。
我妻子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情,她半調侃地說:“要不你也寫一封信給這超市的領導啦!”
我說:“我只會跟愿意接受顧客監督的商店反饋情況,在這里明顯的地方都找不到反饋的渠道,很明顯不鼓勵顧客反饋意見。”
-7-
為什么這超市的員工都不想微笑呢?
根據我從事服務業多年的經驗,無非就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企業服務理念的問題,很明顯該超市的“服務理念”只是口號而已。
第二,領導沒有選到合適的員工,又或領導也沒有起到以身作則的作用。
第三,工作沒有微笑的氛圍,那廣播營造的微笑氛圍只是領導一廂情愿的事而已。
第四,員工不認為服務顧客是一件開心的事,TA們只是為了工作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