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8日 ? ?星期二 ? ?晴
【早起】05:00 ? ? 【睡覺】21:30
【學習】
1、麗謙語音頻道聽早課;
2、誦讀心經、太上清靜經各一遍;
3、誦讀新概念英語第1課。
【鍛煉】
掄胳膊200個,面壁蹲墻10個。
【心賞日記】
學習時間管理100講第93講:情緒,越抵抗越持續!
情緒是怎么回事?它從何而來。
上一講中說到了:生活當中的10%,我們是無法掌控的,而其余的90%,則是來源于我們對所發生事件的反應,這部分我們是可以掌控的。
那么如何來掌控呢?這需要一個訓練的過程。
先講一下反應背后的特點。這90%的反應,是自動的,所以你用腦是無法控制的。當你了解到了這一點,你就要知道:了解背后的機理、機制是多么重要。其實它的背后是你的信念與認知,正是這樣的信念與認知,造成了你的自動化反應。
如果你是基于你的抗拒做出反應,則更多的是負向的反應,比如說抱怨、指責、評判、高高在上、對與錯、批評等等。它的本質就是我是對的,你是錯的,為了求自己的存在,這就是我們反映的一個機理。
這反映背后的結果是什么?它有幾個特點:
第一,越抗拒,越持續。
你越抗拒它,這個情況就會越發持續。
因為你自動化的反應,會產生連鎖效應,以至于你會把90%的力量用在互相的抗拒上。
這就是叫做“受”,受到一定程度就是“難受”,難受到一定程度,就是“受不了”,最后,就是一拍桌子,再往后,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對抗,爭吵,這就是我們完整的一個公式。
第二,誰不舒服,誰解決問題。
當然不是通過對抗來解決問題。
如何來解決問題呢?我們之后的節目中會陸續談到。
第三,解決問題的核心,也是源頭,即自己是一切的根源。
如果你不能用這樣的一種思維,你還是抗拒的,還是持續著,還是在自動化反應當中。
只有當你明白,自己是一切根源的時候才能解決問題。
從這點出發,去了解對方,然后讓對方來了解自己,叫知彼解己,這也是《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中習慣的其中之一。
我們談的是要從雙贏思維的角度,去知彼解幾,去找到方案。
我們可以做一個練習:在每日的晨間日記中寫下你抗拒什么!
我們可以在晨間日記中寫下:我在抗拒什么?做一個列表,在生活當中,發生了什么你會抗拒?有的人抗拒別人對她沒完沒了地嘮叨,有的人抗拒丑陋的東西,有的人抗拒別人的慢和低效率。把自己抗拒的東西都寫下來,然后跟隨接下來幾講的話題內容,做進一步的學習。
原來,情緒的背后是潛意識的反應,這些反應是基于我們平常的信念和認知,如何改變這些認知,根源是自己,在晨間日記中寫上自己抗拒什么,為什么會抗拒,再做進一步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