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室友突然聊起了周杰倫,不禁感慨,原來我喜歡周杰倫喜歡了十年了。
前幾天科比退役打最后一場比賽的時候,我的許多男生朋友幾乎都發了同一條朋友圈“即使有下一個科比,也沒有下一個十年的青春去追了”。
我特別能理解他們對科比的狂熱。高中的時候,我的校是全封閉式的,有時候好幾個男生,學習好的學習不好的,都會半夜翻墻出去看科比的直播,然后第二天上課倒頭呼呼大睡。
我追周杰倫也追了十年,不多不少。十歲那年買了他的第一張專輯,那個時候蔡依林還是天后,他只是一個展露頭角的樂壇新人。
周杰倫這三個字突然就火遍了大江南北,任誰提起流行音樂的話語男歌手,恐怕大家都會脫口而出周杰倫的名字。他的故事也被當做勵志故事被人們口口相傳。
歲月抹去了輕狂的眼神,卻給予了你嘴角上揚的資本。
曾經有一段時間他也是遭受過很大的質疑的,可是我從來不關注,不明白為什么一個做音樂的人,他在其他方面做的事,會被大家一再放大,變成抨擊和數落他的資本。
我記得最嚴重的一次是大陸的媒體瘋狂報道,說他是“賣國賊”,很多粉絲也粉轉黑在網絡上破口大罵。我只是一如既往的聽著他的歌,不做任何評論,畢竟我愛的只是他那份對音樂的執著和狂熱。
前一段時間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剪了一段周杰倫年輕時候在節目上現場編曲的視頻。整整十分鐘,有他最青澀,在舞臺上緊張的話都說不出來的樣子,也有從容不迫,在觀眾的歡呼聲中自信的走向臺上三腳架鋼琴的模樣,可唯一不變的是,當他坐在鋼琴面前,手指在琴鍵上跳躍的時候,那專注的神情。
我曾經被很多人質疑過,你怎么會喜歡周杰倫啊,他唱歌咬字都不清楚,有什么好的。我記得他在參加某一次節目說過一句話,“我從來不去跟著別人的腳步做事情,跟著別人做,永遠和別人是一樣的,那樣不是流行,只有在別人做之前做,那才是流行,要讓別人跟著你的腳步做音樂。”
他的歌永遠有他自己的風格,即使是聽一段前奏,也會讓人知道,“噢,這肯定是周杰倫的歌”
雖然他現在轉做幕后,也很少發新專輯,可是周杰倫這三個字在我心中依然是流行音樂的標桿。
他的歌貫穿了我整個青春,就像那句話說的,即使再有一個周杰倫,我也再沒有一個十年的青春去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