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五下班,冒著滾滾熱浪去趕付一場讀書會。
? ?《非暴力溝通》一書最近一年很火熱,好像這種不同以往的溝通模式可以“所向披靡”。我在“喜馬拉雅”電臺上陸陸續續聽完了這本書。看乎簡單的四段式表示“我看到……我的感受……我的需要……請求”,應用出來真不容易。首先一貫比較含蓄,只善于就事論事,不習慣去表達內心感受。感情被看做是脆弱的東西,怎么可能對別人敘述?暴露自己的弱點呢! 尤其在發生沖突時,情緒處于生氣狀態,還要壓制怒火,不帶情緒地去溝通。要怎么說,別人才會聽見。這是我想去學習的動因。
? 參加讀書會的有13位女士一位男士,其中3位是外地趕來的。主持人先請大家自我介紹,每個人都說了參加讀書會的原因。接著主持人拋出一個問題,請大家寫下對“非暴力溝通”和“讀書會”這兩個詞語的聯想和感受。寫完后,主持人說今天學習序言,請3個成員朗讀。一個人讀了2頁后,主持人問:“你們對這段話中什么詞語印象最深刻?”有3、4位說了自己的想法。接著再讀一段,大家開始了討論。有人說:“我用非暴力溝通但換來的是別人的粗暴,讓自己產生很多負情緒”。她的話引起我共鳴, 我始也是困惑和疑問,非暴力溝通在博弈的場景中怎么用?這種善良簡單直接的方法跟《孫子兵法》、三十六計是兩種概念。
? ? 主持人點評:“非暴力溝通是溝通方式的其中之一。 首先是跟自己的溝通, 覺察自己的感受。” ?這兩句話點撥了我的執念,想想我要學的目的不就是在有情緒的狀態中,怎么去調整和溝通。不重要的是自己說了什么,而是別人能聽見什么。這才是有效的溝通。
?兩個小時讀書會很快結束了,最后主持人又請大家談談今晚感受。我在當中有思想游離。我的回應讓別人有些緊張不安,也有別人對我的回應讓我有些防御。還有我肚子里打的小鼓有從疑惑到清晰。
? 參加讀書會最有趣的是一群人觀點的碰撞,也是利用這一機會,在流動的情境中跟自己深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