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做一件事情,都應該是朝著目標去做的。達成目標,就會有成就感,但如果這目標不是不是想要的,或者你覺得它不能彰顯你的實力,或者你覺得它跟他人所達到的成就太不值一提了,這是即使目標達成了,你不會感到滿足,你來不及感受這份成就——它卻轉變成了“自我挫敗感”。
這讓我想到了一個詞“自負”,人們常說自負的人什么事都往自己身上扛,好的不好的,總之沒什么自己“不應該”辦到。
還有一個相關的詞叫做“知足”,人們常說知足者常樂,凡事不計較那么多,能完成任務即可或達到目標即可。什么超額完成任務,意外收獲之喜,不必想。
這兩者都體現一個關鍵詞“執念”,固有觀念會在我們達成目標之前就豎起阻礙的高墻,結果出來后,你很難有個人的成就感。比如你認為你是團隊最強的人,團隊奪得第一名,你卻不是MVP,這時你的成就感就不能被完全滿足,你會有遺憾和挫敗感,因此耿耿于懷。比如知足的人也不是常常知足的,你知足是因為達成目標結果足夠滿足你現在的需求,一旦你的需求增大,無論是外在迫使還是內在需要,你這時就不可能很好的被滿足,因為你的成就感被否定了,因此你也被自己否定了。
更加專注自己的目標,而不是他人的目光。能夠對事件保持中立態度的人,往往更加專注自己的內心,一旦完成目標,即刻轉移注意力,設置另外一個目標,不逗留不依戀,從而減少自戀膨大的可能。
最后,學會忘記“沒學過所以不會”的執念,有位大神說過,很多技能只要花時間去學,就不可能不會。學會放下動不動就評判他人的成敗的執念,信任本身就是一種力量,把自己變得更好,才能更好地影響他人,達成更有成就感的目標。
另外生活有太多意外,現狀隨時變化,斗轉星移,我們最能掌握的是自己內心的平衡。
分享是一個樂趣
成就來自我選擇
——這里是馭臨風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