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知識消費的狂歡,潛藏著一夜成名的妄念
開微信公眾號以來,我深切感受到了目前自媒體行業的火熱:各種線上寫作課程供不應求,甚至引發互聯網“現象級”事件;公眾號運營技巧課程期期爆滿,無數人追捧;自媒體大V的付費社群,費用門檻和限制條件頗高,仍然追隨者眾。
知識付費時代的到來,所有人都變成了“知識消費者”和“長期學習者”,GDP在手機支付中奔涌而來,呼嘯而去。無數人死死盯著“爆款”、“漲粉”和“變現”,拼命加入各種知識付費的“狂歡”,忙不迭地開公眾號,挖空心思寫文章,期盼自己“一夜成名”成為自媒體大V,迅速坐擁百萬粉絲,輕松走向人生巔峰。
02 知識變現的紅利,獎勵了厚積薄發的孤寂
這一波知識變現紅利,強烈刺激著無數人的神經。有點寫作技巧的人,蠢蠢欲動,想要復制“咪蒙”的成功;有點演講技能的人,躍躍欲試,想要重現“羅胖”的盛況;有點成功經驗的人,摩拳擦掌,想與“李笑來”平起平坐。所有人都急切地想要把自己的技巧、能力、經驗、心得分享給大眾,也沒問問大眾要還是不要。
究其原因,實在是因為這一波的知識變現,效率和收益大大突破了原有的盈利模式。多少人期盼的“躺著掙錢”和“零邊際成本收入”,現在終于有了實現途徑,怎么能不讓人瘋狂?
而真正成功瓜分到知識紅利“蛋糕”的先鋒部隊,他們在“高速車道”上一路狂奔,找到一處地廣人稀的“高地”,開始建立自己的“城池”。他們的成功只是前期厚積薄發之后的獎賞。
君不見,“咪蒙”和“羅胖”之前十多年都是傳統媒體的優秀寫手和創作人,如今轉行自媒體,不過是“換湯不換藥”,靠的還是多年積淀的“百年老湯”;君不見,“李笑來”和“秋葉大叔”之前十多年從事教育行業,分別在“時間管理”和“職場技巧”方面有深厚的積淀,同時還精于打造圈子,逐步建立了自己的“護城河”。這些成功之士,他們的成功中隱含了很大比例的必然性。所以,別只看別人成功,不看別人吃苦,先拿十年時間來打磨自己吧。
03 普通人如何分享知識紅利
作為一個長期身處傳統行業的普通人,我只是“自媒體界的小學生”(學小岳岳)。對于這一波的知識紅利,我的態度就如同看2014-2015年的股市熱,內心很清楚要搶知識紅利的熱錢,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現在的自媒體熱,猶如19世紀美國西部的淘金熱,第一批淘金者已經收獲了利益,更多的淘金者涌向西部想復制第一批人的成功,有心之人則“另辟蹊徑”,通過“賣牛仔褲”獲得巨額收益并基業長青。
在統計學領域,有一個經典圖形叫“正態分布曲線”。世界運行中很多事物的發展都可以用正態分布曲線來解釋深層機理。在分享知識紅利這件事上,這個曲線仍然適用。
前 15% 的玩家已經“一飛沖天”,剩下的 85% 的玩家一邊艷羨一邊試圖復制他們的成功。成功不一定不可復制,自媒體變現的決定因素為“爆款”+“漲粉”。如果確信自己思考的深度、表達的思想、寫出的文章,能夠戳中 85% 玩家的“痛點”、“癢點”或“興奮點”,那就快馬加鞭、勇往直前,盡快走入已經成功的知識變現者行列。
如果自身能力無法征服 85% 玩家,而目前能被當成課程來傳播的干貨、技巧、技能都已沒有繼續玩的價值。因為入手已經晚了,晚一步就是晚十步晚百步。先鋒們百步絕塵之后,后知后覺的人們要做的不是在塵土中跟跑,而是看看是否有別的跑道可以彎道超車。
自媒體變現發展的太快,內容的指數級擴張已經占據了多數人的注意力。如今自媒體內容的精細度不斷打破用戶需求的天花板,人們能夠為知識付費的一大部分原因來自對內容超出預期需求的驚喜感。而自媒體運營本質還是服務業,是知識服務業。服務業的本質是滿足顧客需求,提供優質的用戶體驗,乃至提供超出用戶預期的產品。在提供優質的用戶體驗方面,個人認為自媒體運營“彎道超車”的機會在于優質的運營服務和專業化的自媒體活動服務團隊。
目前大多數自媒體運營人員,主要工作集中在排版、編輯、找內容方面,如果回溯到傳統媒體,這些工作只需要一個編輯就可以完成。而自媒體運營相當于傳統媒體的全面運營,除了編輯工作外,還需要活動策劃、項目推廣、話題傳播、資源交互、圖文設計、圈子鏈接、心理預測等全方位多維度的能力。目前不缺好內容,只缺好運營。所以,如果做不了知識紅利先鋒部隊的同行,那么做個好運營,變成先鋒部隊的合作伙伴,也是一個參與 15% 玩家游戲的方式。
這兩年,所有自媒體人心里想的最多的就是“搞事搞事搞事”,熱切地想搞個互聯網“現象級”事件。而“現象級”事件不是想搞就能搞成的。新世相的“逃離北上廣”和Spenser的寫作營銷,本質上是營銷界的極大創新,但是仍然有很多遺憾和負面評價。原因就是這樣的營銷事件是新生事物,不一定能用傳統營銷手段來套用。如同明星需要經紀人,自媒體人需要有專業的自媒體活動服務團隊來通力合作,完成真正能夠傳播并獲得好評的互聯網媒體營銷事件。所以,做不了明星自媒體人,做好自媒體人的“經紀人”團隊,也是一個分享 15% 玩家游戲收益的方式。
晚一步,就換條路吧~
(本篇完)
木青觀察原創文章,歡迎轉發給你的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轉載請通過簡信聯系我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