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極限挑戰》很火爆,因為關于“起跑線”的六個問題。
不如先來試試看這個游戲,六個是與否的問題,回答是的得一分,回答否的不得分,在人生的起跑線,你有幾分?
第一問,你的父母都接受過大學及以上的教育嗎?
第二問,你的父母是否為你請過一對一家教?
第三問,你的父母是否讓你持續學習功課外的一門特長且目前還保持一定水準?
第四問,你的父母是否讓你擁有過一次出國旅行?
第五問,你的父母是否承諾過你出國留學?
第六問,從小到大你是不是父母心中的驕傲,他們是否一直在親朋面前夸獎你?
看完這六個問題,你自覺可以得到幾分?
我看到很多人對于這六個問題的回應都是“高考是最公平的一次機會”,“如果我的父母可以怎樣怎樣…”
而我卻有一種無比感恩的心情。
我沒有參加過高考,早在我初三的時候,父母就計劃讓我出國讀書,于是將我送去國際學校。
我的父母都接受過正規的大學教育,在他們的同齡人里都是佼佼者,有知識,有遠見,有決斷,有努力。他們擁有智慧卻也是一樣的刻苦,這使得他們可以接受到他們那個時代最好的教育。
而教育,永遠都可以催人進步。
我一直深信不疑,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為了學習知識,當然這是很大一部分教育的評判標準,可使得教育更有意義的目的是升級你的思維方式。多會幾個公式并不會改變你的生活太多(對大多數人來說),可是當你從不同的公式中學到了看待一件事情的不同角度,你的人生寬度就被拓寬了。
教育帶給我父母的不僅是一份可以滿足家庭開銷的工作,更是一種敢拼的精神和對自己決策的自信。
小學畢業,我的父母決定帶我離開東北安逸的生活,到一線城市闖一闖。
他們的優秀使得這種家庭的遷移變得不那么艱難,我們得以在這個傳說中很“排外”的城市扎根生活,并且迅速的被周圍的人和環境所接受。
而對我來說,英語成了很大的一個難題。北方的學校英語教育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我的父母已經算是很有先見之明讓我可以從小接觸課外英語課程,但是這對比南方城市從小的學校系統學習而言遠遠不夠。
我開始有了一對一的家教,從英語開始,蔓延到重點科目,語文,物理,化學。
感恩我的母親,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為我找到最優秀的老師,并向他們學習。
而英語,在我高中和之后的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從小我就讀過各種奇奇怪怪的興趣班,大多半途而廢并沒有堅持下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奇奇怪怪的技能確實在某個時刻可以助我一臂之力。
所謂見多識廣,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父母讓我從小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小說傳記,科幻文學,科普讀物,哲學歷史,人文藝術,經濟管理,各種各樣類型的書都可以在我的書架上找到。
我還清楚的記得母親帶我去書市買很多書回家,抑或者是帶著我貓在書城看一天的書。正是這些看過的書,走過的路,讓我迅速成長。
而后的時光里,我也一個人走過幾個國家或城市,也曾和父母一起旅行關注人文,這都是我寶貴的財富。
母親身為教育工作者,很了解教育的方式會產生的影響。父母總是無條件支持我的胡思亂想,支持我開拓自己的思維,并加以鼓勵。每當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也不會否定我,而是會嘗試引導我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提出解決辦法。
父母并不會盲目的給予我夸獎,更多的是將我抬到他們的肩膀上用更宏觀的角度看待每一件事情,在成功中學習遠比在失敗中學習來的高效與深刻。
父母教會我自信自愛,勇敢把握自己想要的東西,用于決斷并承擔后果,更多的,他們給了我一個溫暖而堅固的港灣讓我不用畏懼前行。
和很多人一樣,我也是個很不讓父母放心的孩子,時不時的會被媽媽吐槽總也長不大,總是令他們擔心。
我的每個決定,他們都會比我多考慮很多,但是就算這樣,我仍要感恩他們給了我做決定的勇氣。
愿自己可以永遠像個孩子,有一顆童心,有一片赤誠,有一腔熱血,有一個勇敢的自己。
而做到這些唯一的前提,就是父母身體健康,平安喜樂。
PS.拖延了差不多一周的文章,在這個母親節寫完似乎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