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與象共舞》是一篇略讀課文,本文抓住了大象的外貌、神態、動作以及性格等方面的
特點,饒有趣味地講述了泰國人與大象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展示了泰國獨特的地域文化。作者用“與象共舞”為題,按先概述后分述的順序寫的,條理清楚,語言生動,體現了泰國人和大象關系十分密切,從而讓人們感受到大象給泰國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
【教學目標】
1、認識“睹、馳”等8個生字,讀讀記記“悠閑、松弛、尷尬、熟視無睹、彬彬有禮、翩翩起舞”等詞語并能借助篩選出來的詞語提煉課文內容。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會抓住關鍵字詞品讀課文,并借助朗讀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品讀泰國人與象相處的細節,感悟人與象之間親密無間、和諧相處的關系。
2、抓住關鍵詞品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法和學法】
情景朗讀法、品讀感悟法、只管教學法……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安排】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走入泰國
1、導語:
師:通過第八組課文的學習,我們跟隨著季羨林先生去到了他久久難以忘懷的德國欣賞了家家戶戶開滿鮮花的美麗情景,又來到了威尼斯這座著名的水上城市,度過了一段悠閑的水上時光,今天呢,我們將從歐洲回到亞洲跟隨著趙麗宏先生來到那素有“萬象之國”之稱的泰國欣賞“與象共舞”的奇景。現在請伸出你們的手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指導書寫“象”和“舞”)
2、課題質疑
師:同學們,預習的時候看到題目你有沒有產生一些疑問呢?
預設:誰與象共舞?如何與象共舞?大象如何舞?在哪里能夠與象共舞?
師:同學們可真會提問題,“好奇心是學習者的第一美德”,現在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開始今天的學習。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
2.字詞引路,掃清障礙
a)ppt出示:
松弛、按摩、尷尬、彬彬有禮、紳士、氣氛
(指讀兩個,說一說應該注意的地方,“弛”、“氛”、“彬”,帶讀)
b)過渡:這些帶有生字的詞并沒有難道大家,老師又設置了第二重障礙。
ppt出示:
沖鋒陷陣、攻城陷陣、以一當十、以一抵百
(第一遍讀準字音、第二遍讀出大象的勇猛)
熟視無睹、不慌不忙、悠閑沉著、晶瑩溫和
(描寫大象的性格與神態,讀一次、帶讀一次)
小心翼翼、悠然而去、屈膝點頭、翩翩起舞
舞之蹈之、搖頭晃腦、踮腳抬腿
(描寫大象的動作,全班齊讀所有詞語)
3.過渡:大家預習了課文,又讀了這些詞語,說一說泰國的大象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勇猛、溫和、可愛、多才多藝……
三、品味“與象共舞”
1.師:泰國的大象給我們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讓我們看看課題,那同學們文中哪一段的內容和課題有直接關聯呢?
生:第五段。
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第五段,請同學來概括一下第五段的主要內容
生:最使我難以忘懷的,是看大象跳舞。
師:能夠用課文中的話來概括主要內容,這句話就叫作這個段落或者這篇文章的中心句。這里的中心句位于段落的開頭,起到什么作用呢?
生:概括和總述的作用,引出下文。
2.師:同學們在中心句下畫上橫線,旁邊寫上中心句以及中心句的作用,養成聽課做筆記的好習慣。
3.師:現在請同學們輕聲朗讀第五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描寫大象跳舞的句子。
(生自讀,老師巡視,指生回答)
生:舞蹈的大象,沒有一點兒笨重的感覺,它們隨著音樂的節奏搖頭晃腦,踮腳抬腿,前后左右顫動著身子,長長的鼻子在空中揮舞。
師:其他同學一起看到這個句子(ppt出示)我們一起來把這句話讀一讀。(生齊讀)
師:同學們,你們能夠在這句話中找到大象舞蹈的動作嗎?把它圈出來。
(生圈出大象動作的詞語,指生回答)
生:搖頭晃腦、踮腳抬腿、顫動身子、揮舞鼻子
4.師:同學們,你們在下面做一下搖頭晃腦的動作,踮腳抬腿是怎樣的,前后左右顫動著身子,想象一下你擁有大象的鼻子,長長的鼻子在空中揮舞。(學生表現動作)這一系列動作的描寫仿佛大象就在我們面前舞之蹈之,如此傳神的句子,老師想讀一讀可以嗎?同學們仔細聽老師是怎么讀的。
5.師:聽了老師的朗讀,你們有沒有什么發現?
生:“一點兒”讀重音,“搖頭晃腦”、“踮腳抬腿”讀的比較快,后面讀的比較慢。
師:同學們聽得很仔細,音樂有音樂的節拍,讀書也有節奏,搖頭晃腦和踮腳抬腿動作幅度較小,讀的稍快些,顫動身子和揮舞鼻子動作幅度較大,所以我們讀的稍慢些,這樣明白了嗎?有沒有同學想要嘗試著來讀一讀,讀出節奏。
(指生讀,兩個,全班齊讀)
評價:真是一頭可愛靈活的大象。
6.師:嘗試著在這一段中找到其它描寫大象跳舞的句子。
生:“表演的尾聲,也是最高潮,在歡樂的音樂聲中,象群翩翩起舞,觀眾都擁到了寬闊的場地上人群和象群混雜在一起舞之蹈之。熱烈的氣氛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生:“毫無疑問,它們和人一樣,陶醉在音樂之中了。”
師:人和象都陶醉在音樂之中了,同學們嘗試解釋一下陶醉的意思。(引導:不能準確地解釋出來,嘗試著用一用這個詞語來說一說。)
生:沉迷、沉醉
生:我沉醉于花海之中。
生:我沉醉于xx同學的歌聲之中。
師:大象和人一樣沉醉于音樂之中了,在音樂之中的象群是如何舞蹈的呢?(翩翩起舞)同學們,嘗試解釋一下翩翩起舞的意思。
生:輕快、優美地跳起舞。
師:翩翩起舞會讓你們想到什么呢?
生:蝴蝶、樹葉、芭蕾舞演員……
師:同學們由翩翩起舞想到了這么多事物,今天,老師也為同學們帶來了一組圖片,同學們欣賞的同時要注意觀察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PPT依次出示圖片:翩翩起舞的蝴蝶、翩翩起舞的白鷺、翩翩起舞的丹頂鶴、翩翩起舞的舞蹈演員
師:它們之間有什么共同點?
生:輕盈、輕快、優美、優雅
師:同學們都提到了輕快靈活的特點,而我們腦海中的大象是?(ppt出示大象圖)
師:(指圖)大象有著龐大的身軀,粗壯的腿,蒲扇般的大耳朵,整個給人一種笨重、粗壯的感覺,和翩翩起舞根本沒有一點兒關系。那么大象又是如何像作者所說隨著音樂翩翩起舞的呢?請同學們觀看一段視頻,仔細觀察視頻中所呈現出的畫面。(觀看大象舞蹈視頻)
師:同學們,請說說你們的發現。(學生自由發揮)
7.師:視頻給我了我們更加直觀的感受,現在同學們再次把這句話讀一讀帶上自己的感受。
師: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回憶視頻中的畫面,讓我們在想象中把這句話背下來。
生(背誦):舞蹈的大象,沒有一點兒笨重的感覺,它們隨著音樂的節奏搖頭晃腦,踮腳抬腿,前后左右顫動著身子,長長的鼻子在空中揮舞。
8.師:人和象都混雜在一起舞之蹈之,雙雙陶醉在音樂之中了,此時,人和象之間還有沒有距離?(沒有)這段話中從哪里可以看出人和象之間沒有距離?
生:混雜、擁。
師:從這些詞中可以看出什么?(人的多,人群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大象接觸)
師:現在就讓我們走入與象共舞的現場成為其中幸福的一員。(出示ppt,學生齊讀)
生:表演的尾聲也是最高潮,在歡樂的音樂聲中,象群翩翩起舞,我們都擁到了寬闊的場地上,我們和象群混雜在一起舞之蹈之,熱烈的氣氛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舞蹈的大象,沒有一點兒笨重的感覺,它們隨著音樂的節奏搖頭晃腦,踮腳抬腿,前后左右顫動著身子,長長的鼻子在空中揮舞。毫無疑問,它們和我們一樣,陶醉在音樂之中了。
師:多么熱烈的氣氛吶,同學們讀的可真好,仿佛我們真的置身于東巴樂園與大象舞之蹈之,此時,用一個詞來形容人與象之間的關系就是——親密無間(板書)。
師:現在,讓我們回到課文,文中還有哪些場景寫出了人與大象和諧親密的關系?
生:大象給人做按摩。“最有意思的是大象為人做按摩。成排的人躺在地上,大
象慢慢地從人叢里走過去,它們小心翼翼地在人與人之間尋找落腳點,每經過一個人,都會伸出粗壯的腳,在他們的身上輕輕地撫弄一番,有時也會用鼻子給人按摩。”
(出示ppt圖片——大象給人做按摩,引導學生注意大象“慢慢地、小心翼翼”等動作,感受大象的心思細膩、訓練有素、聰明、有靈氣等等)
生:大象開人玩笑。“有一次,我看到一頭象用鼻子把一位女士的皮鞋脫下來,然后卷著皮鞋悠然而去,把那位躺在地上的女士急得哇哇亂叫。脫皮鞋的大象一點兒也不理會女士的喊叫,用鼻子揮舞著皮鞋,繞著圍觀的人群轉了一圈,才不慌不忙地回到那位女士身邊,把皮鞋還給了她。”
師:從這里你們看到了這是一頭怎樣的大象?(淘氣、調皮、聰明、靈氣等等)
師:這里主要是對大象進行了什么描寫?(動作描寫)請同學們把大象的動作找出,
圈起來(指生圈劃,并指導學生注意大象的神態,學生自讀這段話,采用抓關鍵動作的方法請學生復述這一場景)
師:同學們注意到,這兩個場景同時出現在第四自然段中是為了說明什么呢?
生:這兩個場景同時出現在第四自然段是為了說明大象是一種聰明而有靈氣的動物。(評價:你的概括能力可真好)
師:這個答案在第四自然段就能找到。同學們看到第一句話,這句話就是中心句同學們把它畫下來做下和第五自然段同樣的標記。這篇文章很有特點,其它段落中也能夠找到各自的中心句,同學們試著找一找。
(生發言畢,ppt出示各段中心句。)
師:這是一種先概述后分述的寫作方法。通過觀察各段的中心句我們可以發現整篇文章就是為了告訴我們在泰國,人和象的關系是——親密無間、和諧相處的。
師: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同學們想不想到泰國去看看呀,想不想感受一下和大象親密無間、和諧相處的感覺呢?(想)有機會啊可真要去泰國看看。好,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總共磨過四次課,教案修改超過五次,最后一份教案和第一份教案已經完全不同,逐漸向一篇規范、合格的教案靠攏,但有兩個環節始終沒有改變。一是導入,從《與象共舞》在教材中的位置入手,先是介紹了第八組前兩篇課文再引出《與象共舞》,嘗試著讓學生立足于第八組課文學習,領略異域風情,接觸各國文化。二是對課題的質疑,指導老師對我這一環節的設置表示肯定。這一環節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對課題提出有價值的疑問并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課文的學習,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思路更為開闊,主動進入課文的學習。
除這兩點之外,所有的教學過程環節都進行了修改。從這幾次的修改中我明白了有幾點是十分重要的,在任何一篇課文的教學中都不能夠遺漏的內容。一、字詞的教學。在第一份教案中我提煉出的詞語只有一系列描寫大象的四字成語,引導學生從這些詞語中體會泰國大象的形象,忽略了課后生字的學習,因此后來我就在字詞環節加上了“松弛”、“尷尬”等詞語;二、朗讀的意義。朗讀是語文課堂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而且更是倡導用不同形式的朗讀來豐富課堂。除此之外,讓學生朗讀時要加強目的性,漫無目的地朗讀只是浪費時間,更是在磨滅學生學習的興趣;三、對詞、句、篇的理解。所謂“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對于字詞的理解要放于語境之中,對難理解的句子也可通過詞語的分析加深感悟。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描寫舞蹈中的大象的句子。我認為,即使通過作者精湛的寫作功底也不能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大象是如何翩翩起舞的。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先是讓學生嘗試著自我理解“翩翩起舞”的意思,再引導學生聯想與“翩翩起舞”有關事物,接著趁熱打鐵利用媒體直觀手段展示圖片以加深對翩翩起舞的理解。這些圖片與大家先前聯想到的事物具有的共同點是輕快、輕盈、優美,而我們腦海中大象的樣子確實笨重、龐大的(展示圖片給予視覺沖擊感),與輕盈優美沒有絲毫關系,此時學生會是疑惑不解的樣子,我就趁勢播放大象舞蹈的視頻,引導學生關注視頻中大象舞蹈的樣子,理解“翩翩起舞”所表現出來的狀態。通過以上環節的設置,學生對舞蹈中的大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就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抓住關鍵詞品讀和感悟課文內容。
綜上所述,此次教學活動加強了我對語文課堂的安排和掌控的能力,對語文教學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