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一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道出了多少有情人心底最深處的癡纏;可換個角度,?“情”的反義詞有很多,比如“理”,比如“法”,比如“志”,在這個層面上,“情深不壽”、“法不容情”、“不困于情”、“志短情長”、“多情卻被無情惱”、“天若有情天亦老”之類的言論也不少。
確實,“情”之一字,大抵還是苦多于甜,可這世界上,何嘗不是玻璃多過鉆石,水多于酒?如果有機會,如果有對的人,我寧愿對情采取耽溺的態度,“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如果連最后這點子情的傷痛與甜蜜都舍棄,又要著完完整整的一副皮囊做什么呢?
下面是薄小荷想跟大家分享的幾首關于各種情感的歌曲,有些歌可能是很“爛大街”的,我知道這樣不符合一部分人的“小眾心態”,不夠討巧,可熟悉并不等于了解,從熟悉的歌里,聽出更加深刻動人的故事,不是很好嗎?歌還是那首歌,可當分享的人變成薄小荷,情感和故事就都是薄荷味的了,你懂的吧?
1.王菲《笑忘書》
從開始哭著嫉妒,變成了笑著羨慕
時間是怎么樣劃破了我的皮膚
只有我自己最清楚
感動得要哭,很久沒哭
不失為天大的幸福
一直都認為這是比《致青春》更適合“致青春”的歌,用最近流行的一句話講,成長就是將哭聲調成靜音的過程。不一定每個人的青春都有轟轟烈烈或歇斯底里的故事,可每個人都會從在回顧那個曾經的自己時陡然發覺自己的變化。當我們褪去當年的青澀和張揚,再回想起那段沒有結果的愛情,那些擦肩而過的人,其實更多的,反倒不是懷念而是釋然,而這種釋然,一定來自于真正耽溺過的人。
2.周杰倫《前世情人》
什么愛 不說 就已經存在
什么愛 望著 就全都明白
你笑 一點一點一滴漾開
一字一句 形容不來
在《前世情人》之前,我最喜歡的周董歌里的一句話是“銅鏡映無邪,扎馬尾,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可這首出來,就變成了“什么愛,不說,就已經存在”,這跟我自來喜歡的“語不驚人死不休”之類歌詞的畫風一點都不一樣。可就是莫名被這份平凡而樸實的父愛所打動,大抵因為薄小荷恰好從小就被這樣一種來自“前世情人”的愛所包圍吧。我很慶幸周董出了這樣一首歌,之前的太多歌曲只著重于表達父愛嚴肅而如山的一面,把所有的父親套上一張“橫眉冷對”的悲情滄桑臉,其實,即便是這樣輕快的曲調,也絲毫不會減弱來自父親的深情,反而會讓父親的形象更加暖心沒有距離感啊。最后,感謝Hathaway,如果沒有你,就不會有這首讓我聽了又哭又笑的《前世情人》。
3.陳潔儀《兄妹》
就讓我們虛偽
有感情 別浪費
不能相愛的一對
親愛像兩兄妹
這首歌,國語粵語,很多版本,可我最偏愛的還是陳潔儀娓娓道來的版本。這首歌要表達感情其實不復雜,不外就是兩個互相依偎取暖卻從來不以情侶字句的所謂“兄妹”。聽起來像互為“備胎”,但實際的情況又何止這樣一個簡單的“lable”可以一言蔽之?不能在一起的原因可以有很多,未必就是“一個打死不說,一個裝傻到底”。長久的“兄妹”關系里里的雙方一定是達成了勢均力敵的“默契”,因了某些原因,自動走到這一步為止,不存在誰辜負了誰的神情。薄小荷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漸漸發覺還是越成熟的人越容易理解這種情感——兩個太了解彼此,明知道不適合,還是會在“對(先生or小姐)”出現前,互相依偎取暖。講真,你情我愿,無可厚非。
4.張智霖《后來》
永遠不會再重來
有一個男孩愛著那個女孩
后來
又是一首版本很多的歌,我最喜歡是張智霖的版本,就是那個牽著袁詠儀的張智霖,那個演過郭靖和陸小鳳的張智霖。相較于劉若英略顯歇斯底里的歌聲里透露出的不甘心和難忘情,我確實更欣賞張智霖歌聲里透出的一種淡淡的懷戀,哀而不傷。有人說這是因為男人比女人更加容易忘情,可我倒覺得,這樣一刀切的絕對判斷有些沒有道理,不過是兩種不同的情感狀態,和男女又有什么必然關系?十七歲仲夏的那場故事已經過去了,你已經遠去了,可我還是會懷念你,和當時的自己,好單純的情感和故事——這份懷念,并非出于想追回當時,而只是一種對于淡遠青春的憶念,在長大成人之后,用帶著淡然微笑的臉回憶起當年自己的青澀懵懂或任性倔強。在我看來,離青春最遠的就是哀傷——畢竟,來不及憂傷青春就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