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我國的傳統飲品,種類豐富,功能多樣。
飲茶的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古籍《茶譜》中記載:“中利大腸,去積熱化痰氣”、“解酒消食,除煩去膩”、“享而啜之,以遂其自然之性也”、“助詩性”。從這些詞句中,我們不難看出,我國很早就將茶當做了養生的保健品,甚至也認為,飲茶是一種修身的高雅行為。
圖片發自簡書App
現代科學也不斷發現:飲茶能降低人的膽固醇和血壓,有助于防治老年癡呆,甚至還能有效的減肥瘦身,提高人體免疫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劇增,外加上飲茶的多種功效。茶的需求量也就自然而然的與日俱增。單靠茶農手工炒的茶,肯定是無法滿足巨大的需求,只能依靠機器來完成龐大的生產量。
但是新的問題也出現了,機器的大量普及,雖然加快了生產效率,節約了生產成本,那傳統制茶的技藝是不是會無人繼承,走向消亡?
圖片發自簡書App
應該是不會的,茶的市場一直存在,需求龐大,其中有許多的都是品茶的行家,對茶的品質要求極高,不會接受死板沒有溫度的機器制出的茶,很好的證明就是市面上高品質的茶幾乎都是手工制作的,近段時間很火的小罐茶就是有經驗的炒茶師傅炒制,配以精致的包裝,賣出了比市面上高處許多的價錢。(80克500元)
圖片發自簡書App
當然,制茶機的普及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是時代進步的表現,但是高端市場的需求一直存在,掌握炒茶技藝的師傅們可以將手藝打磨到極致,由茶農轉變為茶匠,就可以謀的更好的出路,也不怕技藝無人繼承了。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