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8日,學霸君推高考機器人Aidam參加高考數學,得分134分,用時9分47秒。阿法狗戰勝了柯潔,層出比窮的關于AI戰勝人類的新聞讓深處教育行業的我被這一消息震驚。深深感受到人工智能離我們如此之近。
20年后,家庭服務型機器人已經誕生,可以幫你處理大部分家務,屋子每天都被收拾得整整齊齊,地板一塵不染,連玻璃都擦得明亮干凈。智能洗衣機能夠自動把衣服全部都收起來,根據衣服所在的位置、氣味,自動清洗衣服,或者問你一下,是否需要清洗。
每天下班之前只需要在微信端按下 “晚飯”這一按鈕,電飯鍋就會自動包括淘米、洗菜、做飯,想要吃什么提前在備注欄填好信息就可以。下班后剛到家門口就能夠聞到一陣香氣,飯菜的香氣。
睡前我洗了牙,刷了臉。牙刷說因為我昨天睡前吃巧克力太多,所以牙齒有蛀蟲傾向。洗臉時毛巾自動進行肥皂殘留組織分析,顯示我的臉有油性傾向。并指明有哪些護膚措施需要遵循。
這個時候的虛擬交互技術已經發展得很完善,人們待在家里,戴上專門的眼鏡,就可以體驗旅游購物等場景,非常逼真。比如一件衣服,在家中虛擬試穿,不僅可以試出這件衣服的尺碼顏色,甚至可以觀察它的面料光澤。
在近日大熱的書籍《未來簡史》中,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提出,在未來,99%的人類會成為“局外人”。而一旦擁有高度智能而本身沒有意識的算法接手幾乎一切工作,還能比有意識的人類做得更好時,人類還能做什么?
人工智能擅長的是從1到100,到1000,乃至到10000,到無窮的工作,而我們人類擅長的,就是創新,是從0到1的,這個過程。”
那現在的我們應該擁有怎樣的素質,才能在和AI的比拼中不落下風,科學家們的意見倒是難得的統一:終身學習的能力;強大的適應環境能力,抗挫折能力;創新的能力;與人類情感互動的能力,所謂高情商;團結協作的能力。
還是那句話,你想戰勝人工智能,就必須把自己變得更像一個“人”,而不是一個記憶力強大,只會提供標準答案的“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