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著明亮那方 ? ? ?
向著明亮那方
向著明亮那方
哪怕一片葉子
也要向著日光灑下的方向
灌木叢中的小草啊
向著明亮那方
向著明亮那方
哪怕燒焦了翅膀
也要飛向燈光閃爍的方向
夜里的飛蟲啊
向著明亮那方
向著明亮那方
哪怕只是分寸的寬敞
也要向著陽光照射的方向
住在都會的孩子們啊
有沒有過這樣一種感覺?在閱讀中遇到知己。一字一句都來自你心里,某年某月的某個人就這么原原本本地寫了出來。
好朋友說她愛姑娘向來超過愛男人,我也是。
第一次讀金子美鈴的童謠詩是十五六歲的年紀,一見鐘情。小心地把它們抄在本子上,一遍遍地讀。十多年過去了,青春不再,對金子美鈴的童謠或是對這個人,好像更愛了。
翻譯她童謠詩的人不算多,而我最愛旅日譯者吳菲的版本,詩集的名字是《向著明亮那方》,上面的譯文即出于此。
向著明亮那方,向著明亮那方,一遍又一遍,是怕我們聽不到,還是怕我們忘記。我問,為什么要向著明亮那方?你說,不然會死去。如此清澈、單純、真實、明亮的詩句,我想金子美鈴小姐一定是個內心充滿愛的姑娘,愛人事萬物,而唯獨不夠愛的,就是自己。
金子美鈴本名金子照,出生在日本山口縣大津郡仙崎村,三歲時父親客死異鄉,與媽媽、外婆、哥哥、弟弟一起生活。后姨父上山松藏不得子嗣,弟弟被過繼,姨母過世后,因缺少女性勞動力,美鈴的媽媽再嫁給姨父,搬到位于下關的上山文英堂(姨父的書店)。而美鈴留在仙崎隨外婆和哥哥生活,后來哥哥結婚,美鈴聽從母親的建議也來到了下關。在這里,她開始以金子美鈴的筆名寫詩,表弟(名義上表弟,實為親生弟弟)則是她的忠實讀者,經常與之探討詩歌并鼓勵其創作。而美鈴漸漸感受到弟弟對自己超越了親人的情感,姨父也有所察覺,但并不想說出實情,就給美鈴安排相親,希望她趕快嫁出去。
沒有強烈的逼迫,美鈴還是選擇了嫁人,嫁給姨父介紹的,書店里的一個職員,一個不愛自己,自己也不愛的人。為了打消弟弟對自己的愛慕,為了保守住姨父的秘密,為了家人好好地生活在一起,不被打亂,她就這樣嫁人了。
婚后的生活不如人意,丈夫反對美鈴作詩,還經常尋花問柳。美鈴過得很掙扎,開始為自己的女兒寫詩,后來丈夫禁止其作詩,她就記錄孩子的零星片語,集合成冊,為《南京玉》。
自由戀愛一路走下去都不易,更何況是沒有情感基礎的婚姻。美鈴終于提出離婚,前提是丈夫放棄孩子的撫養權,丈夫竟痛快地答應了。正當美鈴為自己和女兒的新生活憧憬,滿是希望的時候,丈夫反悔了,多次寫信逼迫要回女兒(在那個時代,只要父親要求,孩子的撫養權就歸父親所有),并揚言在三十日要來領走女兒。
絕望,徹底的絕望,那時美鈴的身體已經每況愈下(丈夫傳染給她淋病),她用自己的生命做最后一搏,服安眠藥自盡,在給丈夫的遺書中寫到,“你能給女兒的只是金錢,而給不了她心靈的滋養”,并要求丈夫把女兒交給外婆撫養(據說最后丈夫照做了)。
二十六歲,生命戛然而止。英年早逝總是平添吸引力,在最絢爛的時候消逝,像焰火,像曇花。
不知道美鈴小姐是怎樣一個人,但可以體會得到她內心深刻的痛苦。這種痛苦,只能通過寫詩來表達或減輕,而無法被化解吧。她說“向著明亮那方,向著明亮那方”,她說“鈴鐺、小鳥和我,我們不一樣,我們都很棒”,她說“院墻里,倉庫里,又傳來歡笑聲,一想起,又哭出來,這時候,我聞到了橙花香”。
溫暖、溫柔都化解不了痛苦,可是讓她多了些輕快的時光。我想美鈴的抗逆力一定很強吧,她熱愛生命,希望更好地生活,也在不斷努力實踐著。但,失去孩子,預見孩子的生活被毀,是她沒有辦法接受的。人們說,她為了孩子以死抗爭,我想是的。放棄掉女兒,對她來說等于毀滅。同樣是毀滅,以自己的死來換取孩子的未來,是絕境中的選擇,她認為值得(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局限性,當代社會當然不必如此)。或許她也是累了,很累很累,累了很久很久,臥病在床的她想要再次從沉重的打擊中恢復,恐怕太過艱難。
親愛的金子美鈴小姐,心疼你,想要抱抱你,跟你說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