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宗教這么多,作為無神論者的游客,這些寺廟啊、道觀啊、教堂啊什么的都成為了景點。記得11年去龍虎山的時候,看到一處奇觀:一門之隔,座著佛堂和道觀,真是為游客量身定做的景點啊。而這次,我們不說佛堂,也不說道觀,說說天主教教堂巴黎圣母院,和在里面舉行的彌撒。
這一天下著小雨,我穿著里面墊了紙巾的鞋(不要問我為什么墊著紙??)從青旅前往西堤島。話說西堤島位于塞納河上,和現在被湘江淹的橘子洲差不多,不過要大很多。島上古建筑眾多,游客也多。所以我還是花了一些時間才找到了我的最終目的地---Notre-Dame de Paris,巴黎圣母院。
第一次聽到巴黎圣母院這個詞,應該是高一時,語文老師給我們放的電影《巴黎圣母院》。電影是蠻好看,不過對這個圣母院倒是無感。所以本來這次來就是來打個卡,沒想到。。。
這種著名景點想進去參觀注定是要排隊的,不過在排隊時發生了一個小插曲。門口的保安與說著法語的華裔吵了起來,后來華裔被攆走不讓進了???♀?。
剛進到圣母院里面,就傳來了靡靡之音:
后來先是四處轉了一下,看看這個有八九百年歷史的建筑還能留下什么滄桑。絢麗的琉璃,精致的石雕,都非常棒。不過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后面陰差陽錯參加的一場彌撒。
非常巧合,去巴黎圣母院的行程安排在了周日,而周日天主教教堂里面是會舉行彌撒的,我也很幸運地親歷了一場巴黎圣母院的彌撒。
為了表現我的“虔誠”,我坐在了第二排??。而且擔心影響到旁邊的人,彌撒的全程我也沒有拍照,只能說說幾個場景,跟大家分享一下。
有很長時間都是主祭者在說法語念經,我聽不懂,就尷尬的坐著。
隔一段時間,還會讓我們圣歌,當然唱的也是法語。彌撒開始前,給參加彌撒的人發了一張類似歌詞的紙。然后唱歌的時候,我就盡量跟著讀音唱,更加尷尬了。
后面的儀式是一幫人出來,打頭的人拿著個類似香爐的東西,冒著煙,有點霸氣的,香爐還左右擺動。
儀式快結束的時候,有人來收善款,我給了幾個硬幣,也有好幾歐的!
儀式的最后,每個人走到祭祀臺前領圣體,就是發了個小餅,直徑不到2cm,吃完我就得救了!??
整個儀式差不多1個小時,雖然不是信徒,不過還是感受到了那種莊嚴肅穆和信仰。記得去上海徐家匯的沐恩堂,看到有人在懺悔哭泣,還是有點觸動的。我想,這才是我旅行想要追求的東西,不單單是看景點、吃美食,還有體會當地的文化,經歷很難經歷的過程。
走出圣母院,肚子已經餓得不行了。在塞納河旁找到了一家西餐廳,大快朵頤!
《巴黎圣母院》在我心中有不可磨滅的痕跡,在參加完巴黎圣母院的這次彌撒,心中的結已解,后路漫長,愿大家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