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
不知知,病矣。
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釋義
懂得了,也不自滿自夸,是修養很高的人的表現。(又可解做:知道自己還有所不知,這是很高明的。)不懂裝懂,是一種淺薄的病。圣人是不會有這種病的,因為他把這種狀態當作病,所以他不去那樣做。
個人感悟
知不知,尚矣。
這句話按照字面的意思,可以解讀出兩種意思,究竟該如何理解呢?我也結合著身邊人的狀態反復的思考。
我有位朋友,沒讀過多少書,有時候說話傻得就像個傻大姐似的,但是她有一個最讓我欣賞的地方,就是她知道自己沒文化,從來不假聰明。
不懂的時候從來不會逞強,遇到什么不懂的問題,她一定會找比自己懂的人咨詢了解,甚至請求幫助。而且常常就是因為這種誠實的態度獲得了很多人的幫助,想要辦的事都還辦得很妥帖,基本上沒吃過什么大虧。
一開始我覺得她,真的是傻得可以的,但是時間長了以后,我慢慢發現她才是真正的聰明,因為她很有自知之明。
因為她,讓我明白,一個人對自己無知的坦白是多么的重要。
還有一個朋友,初識他時只知道他是個生意人,加了微信平時也不見他朋友圈多發東西。認識時間長了后慢慢發現,他的知識面非常的廣,而且看問題很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講起金融、政治方面的東西更是分析得很透徹,而聊到文學歷史又頗有功底,每一次聊天都讓人頗有意猶未盡的感覺,但是他從來不會自我夸耀。
偶爾討論的話題中,有他不是很熟悉的,他也會很用心的傾聽,并提問。謙虛起來的態度,又讓人覺得他像個孩子。
從他身上我真的是學到了很多處事的方法和態度。
如果你知道自己不知道,能夠勇敢的面對,你就不會盲目的自大,也不會因為逞強吃虧上當。這無疑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
而如果一個人,知識淵博,卻仍然能不顯山露水,不隨意用智慧去碾壓別人,只是在交往中簡單隨意的真誠相待,甚至始終保持著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和謙虛學習的態度,這更是一種低調而有內涵的生活哲學。
所以"知不知,尚矣"不管怎樣的解讀,都是正確而積極的。
不知知,病矣。
早兩天,朋友與我吐槽,她店里有個員工監守自盜,客人補交貨款時,在公司的底單上修改了收款金額,員工侵吞了部分公款,結果不到2天就被她發現了。
朋友把這名員工私下叫到辦公室問的時候,一開始還矢口否認,朋友將證據拿出并將利害關系一一陳述出來,員工立刻痛哭流涕的承認了。
最終朋友還是心軟的私了了。不過她與我說起來時還是頗為無奈,這樣的事我們倆都不是第一次經歷了??墒窃俅斡錾线€是那么無語,為什么這種自作聰明的人那么多呢?
朋友的員工,天真的以為3改成5是看不出來的。這些敢監守自盜的人,他們只知道自己那點小聰明能夠給自己帶來什么樣的額外收入,他們自以為自己做得天衣無縫。他們卻不知道每一個能夠做到老板級別的人都不會是個不會算賬的人,更不會是個大頭蝦。因為他們的無知覺得別人也是無知的,不知道是他們的心病了,還是老子病了。
有一次應邀去朋友茶室喝茶,去到的時候他也剛有其他的客人到,大家落坐后,看他取出紫砂壺,暖壺投茶,行云流水般的將茶泡好,奉茶時他說到,這個茶我剛拿到,大家試試口感如何。我品了第一口茶,一種陳年生潽特有的醇滑厚重布滿口腔,不禁脫口而出:“好靚的生潽?!?/p>
他聞言笑道:“還能品出什么來?!蔽倚πφf:“我哪會品,只懂喝,好喝的就是好茶。”說罷還嘿嘿的一笑。這是旁邊另一個人出言道:“這茶色看著就是熟潽,你怎么說是生潽呢?你會喝嗎?”我輕輕的笑著跟朋友說:“十幾年的茶餅值得一看,快把你的茶盒拿上來給我瞧瞧?!迸笥褟南旅姘巡韬羞f上來,果然是一餅03年的老班章。
那個問我會不會喝茶的人,不知道我跟主人是因茶而識,更加不知道,朋友是故意掰好了茶等我去品茶的,也不知道我們之間笑談的習慣,他只知道他眼前那杯茶的顏色就隨意搭話,甚至連茶都未喝。后來知道,他也是跟別人過來認識認識主人家,估計他是想討個好,只是用錯了方法。
不知道是該說他不懂裝懂好,還是該說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傊@都是不太好的表現,如果經常以這種狀態示人,或許在別人眼里,都會被歸入非正常人的行列去。
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這個病不是指生病,而是指犯錯。
為什么呢?一個明智的人,或者說是明理的人,都會很清楚的知道什么樣的行為是不恰當的,更加不會讓這些行為出現在自己身上。
因為他懂得驕傲會使人退步,所以他不會盲目自大。
因為他知道不能爭強好勝,所以他不會與人爭執。
因為他知道不能做什么,所以他們就不會去做,這樣這些不恰當的行為就不會出現在他們的言行舉止當中。
在外人看來他就是優秀的化身,其實一切都是源于正確的自我認知。
直面問題,方能解決問題,直面缺點,方能避開缺點,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這是一種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尷尬和失誤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