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這篇是搜狐的征文,很榮幸,我得了第一。拿來和大家分享,希望家長們真的愛自己的孩子,而不是愛想象中的孩子……
文|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01.
夏天,帶兒子去臺灣。因為是親子團,孩子多,出發前,13歲的兒子就嘀咕,千萬別是一群小屁孩,最好有差不多大的。沒想到,一水水的10歲-,有的還沒上小學。兒子表示很悲摧。
一路上,導游很盡職,講笑話,說段子,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導游還提出,所有孩子都準備節目,第二天在長途大巴上表演,代表每個家庭展示風采。孩子們齊齊響應,有的在電梯就開練。
只有兒子悶悶不樂。
我問為什么,兒子說,實在不想和一群小屁孩演什么節目。我暗笑,你剛剛不是小屁孩才幾天,提起小孩就一臉嫌惡。
我不動聲色問他,那你想怎么辦。兒子說,他一點兒也不想演,可怕導游不答應,也擔心別人怎么看??此m結痛苦,我什么也沒說。
兒子內向又敏感,小學還不明顯,講故事、演講、主持頻頻上臺,每每拿獎。進入青春期,他像變個人,發個言推三阻四,能躲就躲,出頭露臉,更想都別想。
導游的提議,在他,一個1米72、變了聲、有了小胡須、內向敏感的半大小伙子來說,真的挺難。
該來的總要來,第二天,旅行團的孩子才藝大爆發,唱跳不在話下,有一個還嫌車廂太小,沒法兒翻跟斗,吵著要找大場合。
只有兒子,不肯表演。
那閃躲的目光,那纏絞的雙手,那下意識緊靠車窗的身子,就像陷在重圍中的小鹿。
我知道,對他,勉強不得。
雖然導游頻頻點名,甚至走過來,作勢拉他;雖然旅行團的人都在看;雖然全車的孩子都起哄,大哥哥怎么不做榜樣,我笑而不語,只是拉過兒子的手,輕輕撫摸……
吃飯時,有媽媽憂心忡忡問我:你總這樣,孩子說什么是什么嗎?我知道,她的言外之意是,兒子說不演就不演,我既不批評也不強迫,反倒聽之任之,太慣孩子了。
我笑著回道,因為我知道他很有分寸,所以,我比較尊重他,我在等他。
飯后,去海邊,孩子們撒開了歡。
兒子和我坐在沙灘,四下無人,兒子鄭重對我說:媽媽,對不起啊,今天讓你沒面子了。我笑笑沒答話。
兒子接著說:不過,謝謝你啊,沒逼我演節目,別人說我,你還替我說話。
你知道嗎?如果你當時逼我,我真的不知怎么辦了,我都要哭了,我實在不想演。
媽媽,你說,我是不是有病,將來,會不會一事無成?
我說:當然不會。你看,盡管小孩表現都很好,可導游讓大人演節目,卻沒一個演。
這說明年齡越大,顧慮越多,不會隨心所欲表現。那時,有思想有內涵的人,就會脫穎而出,而你,就是有思想有內涵的人…...
那個下午,面對大海,我和兒子促膝談心,我知道,我的每句話,對這個敏感的孩子,都是慰藉,都可療傷。
02.
總有家長咨詢,孩子很內向,在家很能說,在外面膽小不愛說,尤其不愛表演節目怎么辦?我常常反問,你是一個愛說、愛表現、外向的人嗎?
因為我自己就不是。
我清楚記得,小時,家里來了客人,我死活不肯進屋,躲在倉房,直到客人走;春節拜年,父母讓我叫人,我在心里叫了很多次,可怎么也說不出口,后來,寧可不要紅包,也不肯走親戚。
我是內向的人,當然會有內向的孩子,也能體諒那種不想說不想演不想表現的感覺,那真的很無助、很糾結、很自卑,也很折磨。
很慶幸,當年父母沒有強迫我,隨我去,我也樂得躲進自己的殼。慢慢長大,直到工作,采訪、直播,雖然還打怵,但不再逃避。否則,父母威逼,真的會加重痛苦,延長折磨。
03.
看特朗普外孫女秀才藝,我知道,好多人很羨慕。
尤其逢年過節,讓孩子演節目成了太多家庭的習慣,成了中國式見面禮。孩子大膽表現,旁人喝彩,家長倍兒有面子,自然不錯。問題是,有的孩子不愿意,像我兒子,像我。怎么辦?
我覺得,家長不妨想明白這幾件事:
· 不同成長階段,孩子的表現會不同
小時,沒準攔都攔不住,盡情放飛自我,大了,可能心如止水,不再折騰。像我兒子,你能做的,只有接受,誰還沒個小個性?
·? 你內向,孩子憑啥就要外向?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蜻@事真的挺邪乎,不光DNA,脾氣秉性也遺傳。千萬別想著改良基因,非要內向變外向。
告訴你,越盯著越改不了什么,反倒讓孩子越來越膽小內向,心理學上管這叫負強化。越強迫,越粘著,孩子會卡在那,動不了,過不了心理那個關,望而生畏,更不敢表現。
· 膽小內向和膽大外向并不是哪個好,哪個不好
任何一種性格都有好的方面,也不盡人意的地方。
你要教孩子的,就是揚長避短,僅此而已。
· 面子真的很重要嗎?
孩子演節目,別人夸幾句,你有面子。為了這幾句夸,哪怕孩子不愛表現,也硬逼孩子,你死要面子,孩子活受罪,值得嗎?
孩子是咱親孩子,內心受傷了,里子不好了,你死要來的面子,遲早也會丟掉。
孩子開開心心、健康快樂,才是真格的,這樣的里子支撐的面子才是真面子、大面子、靚面子,更是永遠的面子。
其它的,都是浮云。
04.“等你準備好了”
說了這么多,你可能會說,孩子不想表現,父母就啥也不說嗎?
當然不是啦。
其實,想讓孩子大膽秀才藝,只需說一句話:“等你準備好了”:“等你準備好了”再演,“等你準備好了”再說。
讓孩子了解,你的期待;讓孩子知道,他是主角;讓孩子清楚,有說不的權利;讓孩子感到,ta不是不行,只是暫時沒準備好。
短短一句話,孩子不會因不想表現而自卑,更能感到你的溫暖,你的鼓勵,你的允許,你的寬容,智慧父母,何樂不為?
喜歡就點那個紅心,贊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