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不斷地做加法,是人們的慣性行為模式,源于需要不被滿足的心理。我們需要被認可,需要被愛,需要被尊重,被理解。這些需要引發對外在世界的索取,要有地位和權力,要有足夠的金錢,要有完全服從并理解自己的伴侶等等。不斷地追求完美也是同樣的心理,總覺得自己不夠好,還不夠完美,這是一個更高級的需求不被滿足的版本。
回到現實世界中,我們被我們看不見的需要和欲望所牽引,與惡魔簽訂了生死契約,用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去換取短暫的所謂成功與輝煌。我們用盡所有累世積攢的福報去證明我們在這個短暫的生命歷程中是有價值的。
我們看不見我們的存在就是價值,就是上天的創造,就是天意。我們始終跟上天聯結,只是自己不相信那是真實的存在,總是認為三維世界的存在才真實,例如那輛車和房子。而聯結在哪里?無法觸及到!
卡爾.榮格上個世紀就提出,我們存在的痛苦是源于我們用“自我”來取代神。“現代人并不明白,他們的【理想主義】讓他們任由心靈【底層世界】擺布。現代人認為自己擺脫了迷信(至少自己是這么認為),認為自己是唯物主義,不是唯心主義,在這個過程中,精神價值的淪喪卻構成嚴重的威脅。現代人的道德和精神傳統已經瓦解,世界到處都充滿混亂與疏離,人類在為此一步步付出代價。
到底生命要怎樣活下去?是紙醉金迷的行尸走肉?還是各種壓抑隱藏在內心、灰暗的時代楷模?還是碌碌無為按部就班的屌絲?如果不能讓自己身心靈得到統一,從而獲得更高層次的喜悅和幸福,那么生命本身就是一場可笑的徒勞之旅,并且會在我們耗盡所有福報之后墜入地獄。
世界是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有光明就有黑暗,有富有就會有貧窮,有贏就有輸,股市、賭場、經濟大環境的運行何嘗不是如此呢?巴菲特,索羅斯們真的就是神嗎?不!他們只是洞察了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律,摒棄了欲望帶來的困擾,才會有當下的這些成就。
創業或者說做生意,說到底就是對人的欲望的一種檢驗。
首先,要學會冒險。我并沒有講冒險精神,是想說我們多年的教育告訴我們冒險精神的時候,其實很大意義上是在講一種無意義的冒進,好像具備了精神,就擁有了冒險的可能性,這當然是一種愚昧的想法。學會冒險,是讓人有心理準備接受挑戰,做好面對失敗的心理建設,如果你可以承擔失敗,不被失敗擊垮,建議你不要錯過每一個可以賺錢的機會。如果你不能承擔失敗,認為失敗了會一無所有,那么你還是老老實實上班吧!
其次,清晰自己的現實,不去抱怨。
大部分人之所以貧窮,就是在他們嘗試去做不一樣的事情的時候,周圍噪音就出現了,這些噪音包括父母家人的“奉勸”、朋友同事的分析與質疑、新聞媒體的一些報道、你自己內心的不確定等等,人們常常會有這樣的焦慮“我不夠好”、“我不夠精明”等,這些說法在人們的腦海里交織成響亮的“噪音”,使人們煩躁不安、失去理性,以至于無法執行自己的計劃,正是這些噪音影響著我們,它帶來的焦慮使大部分人安于貧窮。因此我們需要勇氣,不讓外部或內在的懷疑、焦慮讓我們止步不前,而應去分析現實。
然后,想要,不想要。
每當你注意到自己有“我不想要”的念頭而不去注意想要的東西的時候,你就該反問自己是否被焦慮和懷疑所蒙蔽。“我可付不起”的思維方式使人感到絕望、意志消沉;“我怎樣才能付得起”則促使人們積極地思考并尋求答案。人類的精神力量非常強大,只要你真正想要去做,沒有什么做不到的!
最后,做你內心認為正確的事。
因為你不管做什么都會收到批評,那么不如放手一搏!允許自己適當地貪婪,適當地讓欲望產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適當地渴望著自己內心的需要,每當你發現自己在逃避應該要做的事情的時候,你應該反問自己:逃避讓我得到了什么?
創業路上會讓你永遠不敢停止學習與對自我的拷問,這是一條通往光明的道路,只是在路上你會常常面對黑暗,這就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