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問題的根源
優點:分工明確,工作效率高。
缺點:從業人員對系統沒有整體的認識,對安全認識較為片面。
最大威脅是人,人都會犯錯,安全問題不能100%絕對根除。
安全目標
先于攻擊者發現和防止漏洞出現
攻擊型:以攻擊者的思維發現漏洞、攻擊系統。
防護型:投入巨大,會有遺漏,不夠全面,收效不高。
滲透測試
嘗試破解系統防御機制,發現系統弱點。
從攻擊者的角度思考,測量安全防護的有效性
證明問題存在,而不是破壞
道德約束、法律
不局限于一臺機器出現的問題,而著眼漏洞對整個系統的影響與危害
滲透測試標準
PETS (http://www.pentest-standard.org)
前期交互(客戶溝通,確定滲透測試范圍,對應用系統滲透任務劃分,包括支撐整個系統的各種軟件組件)
情報收集(收集目標系統信息,被動收集與主動探測)
威脅建模(根據收集到的信息,確定最有效,最有可能成功的攻擊途徑)
漏洞分析(通過系統軟件版本分析,系統應用漏洞分析寫出漏洞利用代碼)
滲透攻擊階段(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順利,目標系統有防護系統)
后滲透測試階段(以一臺被滲透機器為跳板,進一步滲透整個系統)
滲透測試報告(向客戶和其他同事證明系統可以被控制,描述發現、利用過程,以及如何解決)
滲透測試項目
測試范圍(整個應用系統)
客戶授權(允許攻擊還是只是滲透都取決于客戶的授權)
滲透測試方法
是否允許社會工程學攻擊
是否允許DOS攻擊
滲透測試誤區
掃描器就是一切(不能忽略業務邏輯的漏洞。自動化技術掃描工具有他的適用范圍,對業務邏輯的漏洞也是無能為力。掃描器是輔助工具)
KALI
字面意思“黑色”,音譯“咖利”,印度神話中最為黑暗和暴虐的黑色地母。
Kali Linux中的Kali用意估計取自“黑色”的意思。
Kali Linux
基于Debian的發行版本,在其基礎上添加了許多信息安全工具,用于滲透測試和安全審計。
所有Linux發行版本都遵循的FHS標準目錄結構(BT pentest目錄中工具分類困難,工具難以更新)
定制內核(主要解決無線滲透測試出現各種錯誤的問題)
支持ARM、手機平臺(NetHunter)
Open Source Free-Offensive Security
Kali Linux策略
Root用戶策略(不同于普通Linux系統小心翼翼的使用方式)
網絡服務策略(默認關閉所有網絡服務,自啟動腳本默認關閉)
更新升級策略(Debian + KALI官方)
實踐是最好的老師,Kali很強大,但不是全部。這只是關于滲透測試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