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背了貸款生活質量就會大幅下降,這點尤其北京本地孩子表現的要更為明顯。
首先我們要知道貸款是什么?在我看來,貸款其實就是拿你的生命和信譽用于提前消費。
你貸款買了房子:不用擠在一起,生活的更舒服這難道是生活質量下降嗎?
你貸款買了車子:出門不再用擠地鐵,難道是生活質量下降嗎?
相比沒有貸款的,我住著大房子,開著車,談生活質量,事實是誰的質量更高呢?
有人會說,你背那么多貸款萬一哪天失業或者隔兒屁了,貸款怎么還?
- 第一:現在活多久都不知道的時代,你更要先享受了,萬一攢一半房錢就死了豈不是更虧
- 第二:面對目前的通脹情況按揭還是最合適的,因為你會發現要還的錢其實越來越少
- 第三:即使急需用錢我把資產變賣也可以很好的生存很長一段時間
- 第四:你可以用保險來實現和貸款的對沖降低風險
- 第五:即便是隔兒屁了家人拿到一大筆保險金,或者變賣你的資產獲得一大筆現金,用你沒完的壽命為家人換一些福利不好么?
從24歲到34歲,對理財觀念發生了本質的變化,我終于能夠理解當年為什么有人分明能全款買房為什么分期買多套了。
實際當年早期貸款買房子的人現在哪個不是要么已經還清了要么已經換置了更大的戶型,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呢?
所以背了貸款,一定改變了生活質量,但并不一定是降低了生活質量,改變了更多的則是你的生活方式,讓你變的更努力。
而不是拿著一筆存款安享晚年(這所謂的安享則是自己意淫出來的,實際這筆錢根本不足以安享晚年)
我們來簡單做個場景分析:
假設:家庭收入20000元的家庭,很普通的家庭。
公積金2000*2 = 4000
首先,你的最低負債能力就是4000元,其次外加收入的30%就是6000元,那么你的最低負債能力達到了10000元。
剩余14000在北京可滿足任何一個沒孩子家庭的日常開銷了吧。
而且如果你把償還貸款的部分視為負債其實那就錯了,事實是那部分其實是目前最好的投資。
收益遠高于股票基金,股票基金在我看來是稀釋你資本的游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