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很久沒有聽過新的歌曲。
手機里,電腦里,全都是不知何時收藏的音樂,想聽的時候,不會去找新歌,而是習慣性的點開收藏、播放。
聽到某首歌的時候,才會想起來,哦,原來我以前喜歡這樣的風格。
不知何時,都算是曾經。
這大概是初老的一種預兆。
喜歡的東西都是用慣了的,常聽的音樂是老的,連看電視都只喜歡固定一個頻道懶得換臺。
最近,聽到一首電影主題曲很喜歡,電影沒看,先把歌收藏了。
歌名是《我喜歡上你時的內心活動》。
看了看歌手,果然是她。
這個聲音,是我一直喜歡的、無可替代的、超高辨識度的——陳綺貞。
第一次聽到陳綺貞這個名字,是在上學的時候。
阿潘告訴我,有一個女歌手,有才華,有個性,她會到處去旅行,每隔兩年才整理出一張專輯,記錄她全部的旅途故事。
在阿潘的筆電上我第一次見到這個女歌手。
很素淡的面孔,不算很漂亮,但很有味道,永遠一副不以為然的神色。
有一點點像奶茶劉若英,相比奶茶的清淡醇厚,陳綺貞更冷靜,一種甜美的冷靜。
她的聲音如15歲少女時稚嫩,清甜,但又回味無窮,屬于那種初次聽到就會記住的聲音。
她的音調不會永遠那么穩,飄忽不定,像她的人一樣。
在她的歌里,唱的全是自己。
1998年,陳綺貞和徐懷鈺、吳佩慈、李心潔一起組成“少女標本”出道。相比其余三人至今仍會上頭條新聞的高調,陳綺貞顯得太低調而平淡了。
她永遠都是清清冷冷的樣子,抱著吉他,做自己的音樂。
我忘記第一次聽的是她哪首歌。因為,不管是每一首,都很喜歡。但最有印象的,當屬《還是會寂寞》。
彼時阿潘談著一場莫名其妙的戀愛,寂寞的時候遠比甜蜜多,《還是會寂寞》被她在寢室里循環播放,翻來覆去的聽,唱出了少女的全部心聲:也曾想過躲進別人溫暖的懷中,可是這么一來就一點意義也沒有,我的高尚情操一直不斷提醒著我,離開你的我不論過多久還是會寂寞。
陳綺貞的歌聲,值得一聽再聽,有一種怎么聽都不會再膩味的清甜,像一雙柔軟的手,在無數個失眠的夜里,一下一下安撫你寂寞的心。
她要的不是廉價愛情,她也很聰明;她愛跳小步舞曲,也愛微涼的你;她并沒有捉摸不定,她只是喜歡旅行,也愿意跟喜歡的人私奔到月球;她知道整個世界太冷漠,但仍然要堅持往前走;在九月的咖啡店里,她計算日內瓦湖的房子貴不貴。
這些,都在她的歌里。
陳綺貞,出生于1975年,按年齡來說,早已不是少女。但聽到她的歌聲,仍覺得她是少女。她愛唱歌,愛寫歌,只寫自己的故事,她的聲音多年不變。
她是42歲的少女陳綺貞。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她就是做到了。
我喜歡這個少女。
如果可以,真希望,她能唱到8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