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開始,我總是在不斷地思考,何為隨和?隨和,大概是一種素質,是一種心態。隨和是淡泊名利時的超然,是曾經滄海后的釋然,是暴風雨中的淡然。
人要學會隨和,更要善于隨和。生活中,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總會在思想、原則上發生碰撞。即使思想不一,也要心平氣和地與人商量,不要意氣用事,不要心存成見,切忌居高臨下、心高氣傲地采取壓制人家的觀點,那是自己水平不高的表現,難以達到目的,同時還會損害自身形象。
要做到隨和,就得克服“以我為中心”的思想。如果你的見識主張和能力比別人強,人際關系好,人家就可能會尊重你。如果自己不具備這些條件,又“以我為中心”,既不能滿足你的欲望,更有可能毀掉自己的聲譽。
在日常生活中,只有隨和的人,才能發現周圍的真善美,才可以真正地享受生活賜予我們的快樂。但是隨和絕不是沒有原則。 隨和的人,首先是聰明的人,他以睿智的目光洞察世界;隨和的人,是謙虛的人,他始終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隨和的人,是寬宏大量的人,在人與人之間發生摩擦時,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他能夠以謙和的態度對待對方;隨和的人,是沒有貪欲的人,他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世俗欲望。
我們如何才能做到隨和待人?隨和需要有良好的自身修養。要善于和有不同意見的人溝通,學會換位思考,學會感恩;要真誠地贊賞別人,夸獎別人;要不吝嗇自己的微笑,寬容待人。隨和需要有淡泊名利的心境。“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同時,隨和需要與人為善的品質。“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是做人的準則。善良作為人們最美好的品質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一個與人為善的人總是受到人們的稱贊和尊重。對周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熱情的雙手給他一份力量;面對他人的過錯,善意地給予詮釋和諒解……與人為善,善待他人,我們就會多一份坦然,增一份愉悅,添一份好心情。如此說來,善待他人不正是善待自己嗎?
真正地做到為人隨和,確實得經過一番歷練,經過一番自律,經過一番升華。愿你會是一個品味隨和、享受隨和、擁有隨和、善于隨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