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閱讀一、獎勵和懲罰、超級反應傾向到八、艷羨/妒忌傾向 這八個常見的心理誤區。
請大家就每個心理誤區舉一個自己體會的實例,并選出一個書中沒有提到的心理誤區做思維模型拓展,做出模型應用場合,適用人群等。
請大家如實追問自己的內心,描述自己的心理誤區。可以這樣說,在心理誤區這個方面,沒有人是獨特的,大家都是一樣的,都會掉進心理誤區陷阱。希望在誤判心理學結束的時候,每個人都能另外拓展出一些心理誤區的模型。
坦白說,我認為本章值得精讀和反思,最好是每個誤判心理模型都寫一篇文章,對應自己極其身邊的一些以前從來沒有考慮過、習以為常的現象。
作為一名連續并不成功的創業者,在看到‘獎勵和懲罰’這一誤判模型時,心底有強烈的共鳴。
背景介紹:我的小公司里業務員的薪酬模式就是底薪加提成,因為初期完全靠提成基本留不住人。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為了保證業務的盡快上漲,我給業務員制定了如下規定:每天堅持拜訪不低于十個商戶,記錄他們的詳細信息,比如,是否見到老板、老板個人情況、收銀臺情況、競爭對手情況、規模大小等等。
這個邏輯很好理解,只有每天保證足夠的時間跑市場,才能知道第一手資料、信息,從而制定相應的對策。
為了這個工作量的達標,我制訂了相對應的獎勵措施。每月檢查一次,對于記錄信息足夠豐富、立體的業務員予以獎勵。做不到的不罰款。
這項規定實施一個月以來,我發現了弊端。好幾個業務員為了激勵,確實做到了拜訪工作量的提升。但是,對于老客戶的維護、新客戶的持續挖掘基本上停滯不前。所以,業務的提升這一終極目的并未實現。
發現這一弊病之后,我調整了激勵方式,加大成交客戶的即時反饋(不體現在工資),不再單純追求拜訪量。另外,在薪酬模式上,業務初期是底薪加提成,頂崗之后是全靠提成。
當然,這種模式也肯定不完美,只能說是目前比較合適的。未來隨著業務的擴大和人員的增加,肯定會有新的矛盾出現。
存活下來的公司就是在解決一個又一個矛盾的過程中慢慢長大的,沒有一蹴而就的天才企業。
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