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前沿經濟社社長蔣永軍
時間就像一條河流,載著我們順流而下,遇到需要做出決策的現實。我們停不下來,也無法避免與之相遇。我們只能以最好的方式應對。
——瑞·達利歐
一個人的崇高價值如何體現?財富、社會地位、貢獻還是對他人甚至全球的影響力?
他管理著世界上規模最大、最杰出的對沖基金公司——這家公司管理的財富達1500億美元,他的個人財富也累積到了150億美元,在《福布斯》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他是全球投資行業教父級的傳奇人物,他所創立的原則不斷被投資界以及各行各業的人士模仿、奉行。他也將注定成為一個時代的標簽——普羅大眾也開始癡迷于他的生活和工作原則。
他被媒體和公眾追捧為“投資界的史蒂夫·喬布斯”,雖然犯過很大的錯誤,經歷過大起大落,以至他的公司破產,最后只剩下他一人。但在他所創立的原則指導下,他東山再起、終登巔峰——和喬布斯相比,他的確更幸運。
如果拿他和巴菲特相比,他小心謹慎,在投資市場中,他比獵犬還要敏銳,比機器還要精準。他又低調至極,媒體在他那里從來無法得到有用的信息,但坊間對他的傳說卻又神乎其技。和山雨欲來、腥風血雨,如黑色旋風般的索羅斯相比,他既如此成功,又如此有情懷,如春風化雨般,低調、從容地成就了一個時代的投資傳奇。
他就是對沖基金“教父”、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
瑞的內心獨白:“我為什么要發布我的原則”
人生的價值,并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爾斯泰
在對沖基金界,甚至在整個投資界,似乎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所有人都在悶聲發大財,卻無人提及這其中的秘密或訣竅。而作為投資界的大佬級人物,達利歐卻在耳順之年后,親筆撰寫了一部巨著《原則》來公布他致富的秘密,而且還將他的生活和工作原則公布于世——據說他之所以如此成功完全得益于這些獨到的生活和工作原則。這一舉動震驚世人,也收獲了無數人的頂禮膜拜……
他說:“我一生中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一種以原則為基礎的生活方式,是它幫助我發現事實是什么,并且告訴我發現事實后如何行動?!?/p>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想用思想改變世界,史蒂夫·喬布斯想用科技改變世界,達利歐卻想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原則改變世界。
讓我們聽一聽瑞·達利歐的獨白,他說,“我現在分享這些原則的原因是,到了生命的這個階段,我更關心的是如何幫助他人取得成功,而不是讓自己變得更成功。因為這些原則給我和其他人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所以我想和你們分享。這些原則的價值到底有多大,你們將如何對待它們,應當由你們自己決定。我這一生犯了很多錯誤,花了很多時間反省這些錯誤,在這個過程中,我總結出了自己的原則。
“但在橋水成功預測到了2008—2009年的金融危機之后,我個人、我的原則,以及橋水獨特的運營方式,得到了很多媒體的關注。這些報道大多數是扭曲的、嘩眾取寵的,于是在 2010
年,我在我們的網站上貼出了我們的原則,以便讓人們自己判斷這些原則。讓我意外的是,這些原則被下載了超過300萬次,我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感謝信?!?/p>
達利歐所秉持的原則和使命是,他想用自己的原則影響、幫助他人,并改變我們的這個世界。他說:“我希望這些原則能幫助你策劃遠大的目標,從失敗的痛苦中找到突破的路徑,進行高質量的反思,最后創造出你自己的行事原則;希望你能夠系統性地遵循你的原則,并能創造出遠超預期的豐碩成果。”
在這本書的第一部分,達利歐講述了他的人生經歷,包括最重要的失敗經歷,因為達利歐堅信,我們從失敗中學到的東西要遠遠超過從成功中學到的,正是這些經歷引導他發現了那些指導他決策的原則。
從12歲的懵懂少年,他就開始用做球童掙的錢玩股市,再到1975
年,達利歐創建了橋水。在從業8年之后,也就是1982年,在一次錯誤的投資失誤之后,達利歐被打回了原點,公司所有的人都離開了他。在這之后,他發現并成功鍛造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原則,并幫助他走向了人生巔峰——橋水也得以堅如磐石、鋒利如刀。
半個世紀的磨煉:《原則》為何如此轟動
我希望這些原則將幫助你有成效地拼搏,從生活中汲取最大程度的快樂。
——瑞·達利歐
《原則》(英文版)一書于2017年9月由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出版,一上市就登上了美國亞馬遜總榜和《紐約時報》排行榜的第一名,迅速成為超級暢銷書,同時,風靡華爾街投資圈,人人爭相閱讀。其熱度從美國也迅速蔓延到中國,以至英文版《原則》的銷量進入了中國亞馬遜銷售總榜的前10名。
和之前能夠在橋水公司網站上下載300多萬次的100多頁的縮略版“原則”不同的是,這本長達560頁的全本巨著《原則》,既增加了達利歐本人的回憶錄,也增加了針對這些原則的指導與實踐。其內容更震撼,可讀性更高,適合各類讀者閱讀。
有讀者直言不諱地評論,“這是一部令人贊嘆不已的書!我曾經讀過數千本的書,如果讓我推薦一本能幫助你活得更好、更成功的書,那就是這本《原則》……《原則》是那種即使過去幾十年也不會過時的書,我會在將來把這本書推薦給我成年的孩子”
事實上,和寫書是為了名譽和財富的作者不同,達利歐撰寫這本書并不是為了這些,他的目的是傳播長久以來使他持續獲得成功的原則,以幫助讀者去理解這個世界是如何運轉的,同時也幫助他們找到真正適合他們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原則。或者也可以說,達利歐是想通過他的原則影響、改變、服務于這個世界。
這本書的核心篇章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二部分講述的是他的生活原則,在“生活原則”這部分里,達利歐闡明了那些在一切事情上引導他的首要原則。在這部分中,達利歐更深入地闡述他的原則,并說明如何將其應用于自然世界、我們的私人生活與人際關系、企業經營與決策,以及當然,如何在橋水應用這些原則。在這一部分里,達利歐還分享了他探索出來的實現個人目標、做出有效決策的“五步流程”;他還分享了他在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方面獲得的一些深刻見解,并說明他如何將這些見解應用于私人生活和企業經營。這部分是這本書的真正核心,因為它說明了,為什么幾乎任何人都可以將這些原則應用于幾乎所有事情。
第三部分講述的是他的工作原則,在“工作原則”這部分中,達利歐對橋水非同一般的運營方式進行了特寫式介紹。他解釋了橋水如何將這些原則凝聚為一個理念——“創意擇優”,力求通過極度的求真、極度的透明來實現有意義的工作、有意義的人際關系。他展示了這在極微觀的層面上是如何運行的,以及如何將這一做法應用到幾乎任何組織之中,以提高它的效率。達利歐及其團隊相信,在獨立思考者之間出現的經過深思熟慮的、不摻雜情緒因素的分歧,可以轉化為“可信度加權”的決策,這種做法更明智、更有效,能夠起到“1+1>2”的效果。這些工作原則是以生活原則為基礎的,但由于組織的力量遠遠大于個人的力量,所以他認為,這些原則比生活原則更為重要。
有別于市場上流行的幫助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勵志書,達利歐的《原則》并不是簡單復制我們耳熟能詳的原則,然后套用在自己的故事中。他構想的原則完全是在投資實踐中進行認真思考而來,也就是說他的原則是經過實踐檢驗得來的。當然,他也說得很明白,他并不是讓別人盲從他的原則,而是指導或鼓勵讀者去思考并創立自己的原則。
讀者的評論則是,《原則》一書給你提供了達成你任何目標的清晰框架,不論你是個人,還是一個組織。在這本書里,你會發現數百個對你的生活和工作有用的小點子和智慧火花……這本書的每一頁都包含著真知灼見,都能轉換成你生活和工作中的智慧。和這本書相比,大部分的書只有10%的內容是有價值的,其余90%的內容都是無用材料的堆砌。
像機器一樣進化:瑞·達利歐的生活原則
為了擁有最好的生活,你必須知道最好的決定是什么,而且要有勇氣做出最好的決定。
——瑞·達利歐
什么才是成功的生活?達利歐說,“了解現實如何運行,構想我要創造的東西,將其實現,是讓我非常興奮的事情。努力爭取偉大的目標會讓我容易失敗,因而我必須不斷學習并想出新的主意,才能繼續前進……理解現實,接受現實,現實地行動,既是務實的,也是美妙的?!?/p>
因此,瑞·達利歐把“做一個超級現實的人”列為第一大生活原則。他認為:夢想+ 現實 + 決心 =成功的生活。取得成功、推動進步的人對現實背后的因果關系有深刻的理解,并利用原則來實現自己的愿望。反過來也成立:不深深扎根于現實的理想主義者制造問題,而不是推動進步。
他還認為,對于快速學習和有效改變而言,極度頭腦開放、極度透明是價值無限的。而且,擁抱極度真相和極度透明能夠給你帶來更有意義的工作和更有意義的人際關系。
達利歐高度贊嘆進化的力量,不要固守你對事物“應該”是什么樣的看法,這將導致你無法了解真實的情況。他認為進化是宇宙中最大的力量,是唯一永恒的東西,是一切的驅動力。一個東西要好,就必須符合現實的規律,并促進整體的進化;這能帶來最大的回報。他甚至認為,進化是生命最大的成就和最大的回報,不進化就死亡。
在達利歐看來,自然的一項根本法則是,為了贏得力量,人必須努力突破極限,而這是痛苦的。但“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獲”,痛苦+反思=進步。
達利歐相信進化是宇宙間最偉大的力量,我們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進化。從概念上看,進化就像是一系列反饋環,或者一直向上持續改善,或者保持水平,也有可能持續下降直至毀滅。你的反饋環是什么樣子,將由你自己決定。
在生活原則這一部分中,瑞·達利歐還獨創了實現人生愿望的“五大流程法” 。
在他看來,個人進化過程通過五個不同的步驟發生。如果你能把五件事都做好,你幾乎肯定可以成功。這五個步驟是:(1)有明確的目標。(2)找到阻礙你實現這些目標的問題,而且不容忍問題。(3)準確診斷問題,找到問題的根源。(4)規劃可以克服問題的方案。(5)做一切必要的事來踐行這些方案,實現成果。
首先你要選擇你追求什么,即你的目標。你還要成功就必須做好每一步,而且必須按順序一步步來:認真做好每一步,你將獲得必需的信息,以便繼續到下一步并將其做好。你必須以清醒、理性的方式來推進這個過程,從更高的層面俯視自身,做到一絲不茍的誠實。如果你被自己的情緒壓倒,你就退后一步,暫時停止工作,直到恢復清醒的思考能力。必要時,向冷靜、善于思考的人請教。
達利歐意識到,影響合理決策的兩個最大障礙是你的自我意識和思維盲點。這兩個障礙讓你難以客觀地看到你和你所處環境的真相,難以通過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人的幫助來做出最好的決策。所以,達利歐認為,決策者需要保持“極度的頭腦開放”,如果你能獲得這種能力(只要練習你就能),你將能更有效地應對各種現實情況,大大改善自己的生活。
但盡管大多數人能變得極度頭腦開放,但有一些人不可能。學不會極度頭腦開放的人就不會經歷從蛹到蝶的變化。變得頭腦開放不一定意味著失去決斷能力,事實上,因為這能降低人的犯錯概率,所以這應當能增強人的自信心。
達利歐認為,成為真正頭腦開放的人需要時間。和所有真正的學習一樣,這也主要是一個養成習慣的問題,反復多次練習之后就會變得像本能一樣,不這樣做反而無法忍受。
達利歐作并為一個職業的決策者,他用了一生來研究如何有效決策,不斷在尋找能降低犯錯概率、實現更好效果的決策規則與系統。他了解到的最重要的東西之一是,大部分日常決策是潛意識性過程,比通常認為的要復雜。但盡管世界上并沒有最好的決策方式,但存在著一些有效決策的普通規則。
簡言之,學習如何以最好的方式決策,并擁有勇氣做出最好的決定,需要你:(1)追求你想要的東西;(2)通過極度的頭腦開放從失敗中汲取良好的教益;(3)不斷改變和進化,使自己能力更強,勇氣更盛。
人、文化與機器:瑞·達利歐的工作原則
任何組織或機構若想正常運轉,其工作原則必須與該機構成員的生活原則相契合。
——瑞·達利歐
一個機構就像一部機器,主要由兩組部件構成:文化和員工。二者之間相互產生影響,因為機構的員工塑造了機構的文化,而機構的文化決定了選用什么樣的員工。優秀的機構擁有優秀的員工和優秀的文化。優秀的員工具備高尚的品格和出色的能力。優秀的文化不掩蓋問題和分歧,而是公開妥善解決,喜歡讓想象力馳騁且愿意開創先河。
工作原則的首要原則是打造良好的文化。要相信極度求真和極度透明。關于極度透明,幾乎每個人都能得以了解幾乎所有的事物。如果人們得到的信息不全面,就容易受他人影響,也無法做出自我判斷。如果工作中做不到全面的實事求是和公開透明,就會導致公司里面的人被分割為兩個階層——信息靈通的掌權者和其他不明真相的人——因此達利歐讓實事求是和公開透明都達到極限。對他來說,在公司里無處不在的創意擇優= 極度求真 + 極度透明 + 兼顧考慮可信度進行決策。
要做有意義的工作,發展有意義的人際關系。對相互交往要一清二楚。要認識到機構規模過大對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系構成威脅。要知道很多人只是假裝為你工作,而實際上在追求個人利益。要珍視誠實、能力強、表里如一的員工。
要營造一種允許犯錯,但不容忍罔顧教訓一錯再錯的文化。意識到錯誤是事物演化過程中的自然連帶部分。不要糾結于一時的成敗,要放眼于達到目標。要觀察錯誤模式,判斷是否因缺點而引起。記住在經歷痛苦后要反躬自省。知道哪些錯誤可以接受,哪些錯誤無法容忍,不要讓你的下屬犯不可接受的錯誤。
當遇到沖突時要求取同步和掌控分歧、超越分歧。要保持開放心態,同時也要自信果斷。如果由你主持會議,應把握好對話。如果你發現自己無法調和主要分歧——尤其是價值觀層面的——要考慮是否值得維持這種關系。
做決策時要基于對觀點的可信度評估。采用精英式創意機制,需要你了解每個人觀點的長處。關注可信度最高、與你觀點不一致的人,盡量理解其推理過程。
工作原則的第二大原則是用對人,因為比做事更重要的是找對做事的人。之所以要用對人,是因為用人不當的代價高昂。要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要記住人與人存在差異,認識不同、思維不同使不同的人適合不同工作。對待你的團隊要像體育界管理者那樣:沒人能靠一己之力單獨取勝,但每個人都必須戰勝對手。出色的人不容易找,所以要想著怎樣留住人。找人不僅是干份具體工作,你還要愿意與其分享你的生活。考慮薪酬時,要提供穩定性也要讓人看到機會。要記住維系偉大的合作關系,比金錢更重要的是體貼和寬厚。
為了恰當地用對人,還要持續培訓、測試、評估和調配員工。要懂得你和你的下屬將經歷個人成長。要準確地評價人,不做“好好先生”。嚴厲的愛既是最難給的,也是最重要的愛(因為它很不受歡迎)。要知道了解人們怎樣處事和判斷這種處事方式能否取得好結果,這比了解他們做了什么更重要。
工作原則的第三大原則是建造并完善你的機器,像操作一部機器那樣進行管理以實現目標。要從高層面俯視你的機器和你自己。應對每個問題的手段都要服務于兩種目的:(1)讓你與目標更為接近,(2)能夠對機器(員工和設計)進行培訓和測試。要了解員工及其工作的動力,因為人是你最重要的資源。要深入探究你的機器以了解你能從它那里期待些什么。不要對所有人等同視之,要合理對待,有所區別。確保你和你的員工承擔相應的責任,也歡迎別人監督你負起責任。
要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不能容忍問題的發展與蔓延。進而,對問題進行診斷,探究根源。為了應對問題,還要建造并改進機器。當然這些都要按照既定的計劃執行,還要運用工具和協議來指導工作開展,同時為了取得成功,所有機構都必須建立制衡機制。
在這本書的結語中,達利歐直言不諱地說,“我希望這些原則能幫助你策劃遠大的目標,從錯誤的痛苦中找到突破的路徑,進行高質量的反思,最后創設出你自己的行事原則,希望你能夠系統性地遵循你的原則,并能創造出遠超預期的豐碩成果。”
“一想到我當下正在努力把我認為有價值的東西毫無保留地貢獻出來,把這些原則告訴給你們,我就能感到一絲欣慰,一絲滿足。”這應該是瑞·達利歐的肺腑之言。
關于亞馬遜編輯推薦
在這個浮躁出版與閱讀的時代,能夠遇到一本好書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運氣。亞馬遜每月有超過1萬本新書上市,其中多是強賦觀點的庸庸之作。我們通過每月一期的深度編輯推薦,每周一起的精選小容量書單,和每周一期的深度書評,以饗愛閱讀而特立獨行的你。
歡迎關注同名公眾號:亞馬遜編輯推薦(Amazon_BM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