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渴望擁有一個Kindle,可我明白不出兩周,我也會出現像手機里面的Kindle app以及各種閱讀軟件那樣,每次將買來或通過各種閱讀群分享得到的電子書下載到app中時,我已經有一半的成就感了,想著與擁有完美精神世界的那個我又近了一步,下次坐車或者睡前一定要好好讀讀這本書,并且認真寫下我的書評。
但是那些書一直像尸體似的躺在我的手機里,塞得滿滿當當,直到手機無數次提醒我,您的儲存空間已滿,無法下載。
即便是這樣,我還是抱著僥幸不住地要求卡卡給我買個Kindle吧,我保證會好好待它,讓它存放最精最實用的電子書。卡卡一句話就給我堵回來了,說,你什么時候把你現在手機里的書和咱們書架上的書全部讀完,我便給你買。我想,我注定擁有不了一部Kindle了。 ? ? 以前:每天不管是在家還是出門在外,刷完手機上各種交際軟件后,實在無聊了才會想起來點進閱讀軟件里看看吧。不知不覺已經集了這么多了,但是閱讀進度條達到100%的,都是鳳毛麟角的,除了我喜歡的恐怖小說之外。還有一部分進度條不到10%,基本都是我覺得特別有用的知識類書籍,看幾頁就看不進去了,退出后再也沒點它們。還有不少是扔進去后一點沒碰過的書。也許,書存在于手機中就是一種成就感。
還活著,反省下:一次游玩不小心將手機從大圓盤上甩出時,我就知道我要換手機了。可撿起它時,除了背面下方陶瓷殼子破了個洞,指紋識別功能失效,其它全部正常。似乎是老天爺在告誡我,它對你還有用處,這樣緣都未盡,是該讓它物盡其用了,于是我開始了反省。
抬抬頭:書房里的書架上滿滿的都是書,日語英語韓語古漢語,文學小清新恐怖漫畫,星座易經養生學中醫調理電影雜志,除了卡卡的舊書外幾乎都是一頁都未翻閱過的,更不要說用心反復閱讀了。
低低頭:基于本能習慣似的每天刷著微信,看到干貨,覺得怎么這多適合我的好文呀,果斷收藏,有時間一定認真研讀。這般想著的同時開始在各個群里閑聊。幾百條收藏,總是想著哪天開始拿出筆記或者建個檔,將收藏的精華再進一步提取整理出來,然后一直只是想想,開始的那個某天一直在未來等待我安排。
下下下:iPad、iPod都被我閑置了,許是我連手機里面的東西都來不及把玩,完全分不開神再去搗騰它們,但是一直未停止在里面下載東西。手機現在則一直處于快炸的狀態:
「電影」微信群里推薦了,想著可以在睡前看,緩存先;
「全民K歌」看起來可以在睡前練練歌技,下下下;
「百詞斬」每天可以早晨或者睡前記記單詞,詞匯量還不咻咻地往上漲,下下下;
還有學英語學韓語日語的各種小軟件,各種資料下下下,可就是從沒入過腦……
好像下到自己的手機里,就等同于進入自己腦子里一樣,下載一完成,成就感立現。
然而,事實是
坐車的時候只想聽音樂,聊群過睡覺
吃飯時只想看明妃傳或者各種娛樂節目
在床上只想看劇看劇看劇…睡覺
為了所謂的“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和閑暇時間”學習,最終浪費了大把精力大把青春,把正常的學習工作時間給耽誤了。
跟著一起滿的,還有焦慮
更嚴重的,是我的焦慮,溢的滿處都是。越來越無法集中精力,卻又總控制不住通過下下下和收藏來緩解自己的罪惡感。我只不過想“努力”點。最終,只是看起來或“騙”自己“努力過”。沒辦法,誰讓你讀書少啊。
前段時間不挺流行一句話嘛“別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你戰略上的懶惰”,還有那句著名微信公號體: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很忙罷了。
這些都是別人的話和感受,可是我們那么那么地相似,焦慮得一模一樣,仿佛是從一個受精卵里誕生。
以前我們不這樣啊
很懷念高三時候將桌上堆成山的試卷全部做了一遍,跟老師校對了一遍,對于經典題型又做了一遍筆記。那時家中書少的可憐,幾乎都在跟同學在借書看,一本書每人只能看一周,為了不耽誤學習,都是半夜都還在啃書。
改變:嘗試冥想來簡化自己的想法,是自己“思想的瀑布”不要過度分散,不要流的湍急且狼狽。
把所有閱讀軟件里下載和收藏的內容清理簡化,如果有kindle,只裝少量書,不看完不準買新書,電影不看完不準下第二部。
遇到優秀干貨,直接讀完,而不是收藏后置;
明確目標,一周內必須看完某本書,必須看完某部電影,盡量避免multi-tasks。現在有堅持每天五百字隨筆。
少想點,少受現在“女神式成功”-不僅長得美有馬甲線,身體柔軟會瑜伽,懂投資懂理財懂心理,會那么七八種外語,還會做微商-的影響。盡量在某段時間里專注做一件事情,感悟過程中得到的收獲,善于總結。
上面都是基本別人的分享結合自己實際情況,決定作出的改變。
在這越來越浮躁的人世,我只能忠告自己,做一個對自己誠實,對他人坦誠的好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