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表現癥狀
1.濕熱體質通常表現為四肢沉重,舌苔黃膩。
2.濕熱質留在脾胃,容易腹滿脘悶、厭食惡心、便臭稀、尿短赤、口臭口苦等等。
3濕熱滯留肝臟,容易出現肝區脹痛、口苦食欲差,怕冷怕熱交替。
4濕熱出現在大腸,容易出現腹脹腹瀉,口渴等等。
5濕熱質心里特征多性情急躁,容易發怒,不能忍受濕熱環境。
二? 飲食調理
1.濕熱體質的人不宜過多飲用涼茶涼水,大量飲用會增加體內的濕氣。
2.宜選用綠豆(芽)、綠茶、芹菜、黃瓜、苦瓜、西瓜、冬瓜、薏苡仁、赤小豆、馬齒筧、藕等。少食羊肉,動物內臟等肥厚油膩食物。
3居室宜干燥、通風好,避免居處潮熱,保持充足而有規律的睡眠。
4.應避免熬夜,熬夜會導致脾胃受損,長期以往會加重體內濕氣。
5.注意保暖,濕遇溫則行,遇寒則凝,天氣寒冷不利水濕在體內運化,容易傷及脾胃,痰濕體質人群在寒冷天氣尤其要注意保暖。
三? 穴位按摩調理
1、三陰交:位于小腿內側,足部內踝尖直上4橫指位置,用拇指腹使勁按揉此處即可。
圖片發自簡書App
2.陰陵泉穴:位于小腿脛骨內側髁后下方凹陷位置,用拇指指腹用力按揉此處即可。
圖片發自簡書App
3.支溝
圖片發自簡書App
每個穴位按揉2~3分鐘,每天操作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