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2017,三年時間里,我做了三次伴娘,經驗修來的專業程度總讓人誤認為我是新人請來的職業伴娘。
聽聞,伴娘只能做3次就不能再做了,不然會嫁不出去的。這像是一個詛咒,讓很多女孩子深信不疑。還有人說,伴娘最多做兩次,“事不過三嘛”。
對于這些傳聞,我還真有些迷信,于是去問了度娘:“伴娘真的只能做三次嗎?”
度娘最熱的回復說:第一,當伴娘等于把自己的姻緣分給了新娘和新郎,所以每當一次伴娘,姻緣就會越薄。
第二,照常理來說,每當一次伴娘應該是越感受到喜悅的氣氛才對,但在很多婚禮中,新人的氣氛反而怪怪的,甚至新人還會產生爭執矛盾,這會讓伴娘產生恐懼感。
第三,當太多人的伴娘,多少會看到許多貼心的新郎跟不體貼的新郎,通常都會警惕自己要挑一個好一點的再嫁,也因此挑到最后,卻沒有一個滿意的。
很顯然,這三個解釋都有些站不住腳,更不能說服我,因此,也解除了我對“伴娘只能做三次”的盲目迷信。
作為一名偽“職業伴娘”,我來談談做三次伴娘的一些感受吧。
第一,這是青春年少時的承諾,我們都需要去兌現。
“雖然我不知道新郎是誰,但伴娘一定是你。”這樣的話,在我們青春年少時,一定信誓旦旦地和閨蜜好友們講過。雖然,很多人工作后,像“那些花兒”一樣散落天涯,但真正的友誼是超越時間與空間的,每次見面不需要任何寒暄,一個眼神,一句話,就能如故。
我伴的三個新娘,兩個是高中同學,一個是初中同學,雖然我們每年見不上兩次面,卻都有十多年的交情。我們兌現了最初的承諾,彼此心照不宣,你做新娘,我做你的伴娘,陪你左右,見證你的幸福與美麗。
第二,做伴娘是件苦差事,但我依然樂此不疲。
做過伴娘的姑娘心里應該都有些B數,做伴娘絕對是件苦差事。
首先,你得在百忙中抽出更多的時間,至少在婚禮的前一天來到新娘家,幫新娘做一些婚禮前的瑣碎工作。比如布置閨房,打一地的氣球,再一個個沾到墻上拼成好看的圖案;準備第二天考驗新郎伴郎的游戲;有的還需要進行婚禮彩排,記住司儀所介紹的婚禮流程和細節。
婚禮當天是最累的了。
一般,早上5點左右,跟妝師就到新娘家了。你得跟新娘一起起床,新娘化妝的同時,你得把自己也捯飭地漂漂亮亮的,但又不能特別漂亮。
早上7點多鐘,新郎伴郎們就來到家門口了,他們千方百計地推門迎娶新娘,你就得百計千方地阻撓(要紅包),還要讓他們任聽你擺布,搞出熱鬧歡樂的氣氛來,盡心盡力留下更多的美好回憶。
接著,就開啟踩著高跟鞋“咚咚咚”奔波模式了。先跟車來到新郎家,再和新郎伴郎們鬧騰會兒,快中午時,再跟車來到酒店宴會廳,陪著新娘換婚紗,換造型。
陪新郎新娘站到酒店門口迎接親朋好友的到來,還要提著新娘的大紅手包,幫新娘收禮金,收禮物。同時還會被不停地叫去幫忙拍合影。
婚禮開始后,你得跟在新娘后面托著重的要命的婚紗,時時盯著新娘腳下,防止她踩到婚紗絆倒出糗。配合著完成每一個儀式,禮成后,還要陪著新娘換第三套服裝造型——敬酒服。到這里就已經接近尾聲了。
總之,伴娘是個苦差事,又累又餓又困。我之所以對此樂此不疲,那是因為,能夠參與閨蜜的人生大事,一直陪伴她左右,感受她的興奮與不舍,真的是件特別美好的事。這個時刻,新娘父母、新郎都不能時刻陪伴她,而唯獨你,可以。
伴娘需要帶著這種使命感,才會更有意義。
第三,只要你比我先出嫁,我就不介意做第4次、5次……伴娘
得知我已經做了三次伴娘,一些朋友就說,下次不要做伴娘了,你要做新娘。
我很感謝這些朋友對我的期許,我也很期待自己做新娘的那一天。
但我想對未婚的閨蜜們說,假如你比我先出嫁,盡管找我做你的伴娘,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絕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