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到一篇關于聊展示三天朋友圈的這個話題的文,不太贊同些許觀點。不是因為我剛設置了此功能,而是確實覺得作者觀點并不一定正確。
也許有人覺得開啟此功能便是因為用戶不太信任朋友圈,對朋友圈沒有安全感或者想要節約刷朋友圈的時間去做其他的事情。或許這是一部分人的想法,可我覺得并不全是這樣。
我想起白巖松在《白說》里寫到,即使現在微信微博這么火熱,他依然沒有開通任何的自媒體。那他是因為沒有安全感嗎,或者不信任朋友圈而不開通?答案可想而知。他自己覺得沒這個必要,就是這么簡單。可他的書照樣賣的火熱。他的人氣也絲毫未減。
其實關閉與開啟都僅僅是一個功能,開與不開都是看心情和喜好。也許并沒有說的那么嚴重,例如缺乏安全感之類的心理反映。
況且個人覺得只展示三天朋友圈的人不全是這樣。我現在少于發朋友圈,不是不信任朋友圈,也沒有忘記在朋友圈里的人。而是覺得很多東西真心沒必要在朋友圈發,你生病,你出事,你發生變故,你發財,你走運,你升官,你中大獎,你的各種事情,別人不一定就看到,別人看到也不一定真心關心你,畢竟有些東西是需要你自己去解決的。即使你不發朋友圈,關心你的人依然會去關心你,問候你,而不關心你的人,即使你發朋友圈昭告天下你要死了,也不會多看一眼。我還是會發朋友圈,也會看,但只是分享自己覺得可以分享的能帶給大家一些有用的或者自己想要mark一下的事情,也不想每天看到朋友圈就是鋪天蓋地的廣告和瑣碎的家長里短。現在的朋友圈,憑心而論,很多人加好友的初衷就是為了圈粉,給自己賣東西或者其他提供條件,當初我也這么干過。并且也遇到過。比如某某校友或同學,趕上微商的大潮,正為自己的經商之路鋪陳,加了我,我以為至少會先寒暄一下,緬懷一下同學情,(商人至少不要做的太冷血吧!)可結果是一來就向你推銷產品。我想起自己做微商的時候,也沒這樣過啊!因為這樣,是誰都會反感的。然后我果斷屏蔽了這個朋友圈。
沒有質量的朋友圈你會想看嗎?
如果你的朋友圈是沒有質量的朋友圈,也許你寧愿屏蔽吧。或者關閉自己的,也不去看。
其實開通朋友圈的初衷是大家彼此分享生活的美好和回憶,共同感染,共同快樂。可現在的朋友圈多少是變了味兒的。甚至往不好的方向發展,比如朋友圈詐騙。有些人也因為朋友圈而苦惱,看到別人的生活好像一路開掛,順暢得不得了,而自己還在原地踏步,加重了自卑心理。看過YouTube上一個視頻,講的就是朋友圈給人心理帶來的負面影響,很多人總是在朋友圈夸大自己的生活,讓別人以為自己的生活高大上,事實卻完全相反,然后毅然決然關閉了自己的社交網絡。
其實現在的社交媒體本身是沒有好壞之分的,都是人們賦予了其意義。不管社交媒體怎么變換功能,我們都應該理智對待,畢竟這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發不發朋友圈真的不影響正常生活,看不看別人的動態也不影響正常生活。
人是具有社會屬性的,不會孤立存在,不會是一座孤島。可人至始至終都應該是孤獨的。來的時候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依然一個人。所以人需要學會獨處。我想越來越多的人減少發朋友圈,開啟只展示三天朋友圈的功能,是因為他們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而且每天刷朋友圈真的還是浪費時間(至少半個小時吧!),我的朋友圈差不多600個好友,刷一下半小時沒了,可這半小時可以干很多事情,比如背10個單詞,看一篇文章,寫一段話,聽大半節課,鍛煉30分鐘,每件事來得都比刷朋友圈有意義。
或許那位作者提到的保持朋友圈更新也是有道理的。反正在我看來,任何事情都該有個度,保持好度才是最重要的。雖然只展示三天朋友圈,但并不代表我們就不信任它了,相反,我們是要用更理性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事情。
這個世界的變化日新月異,快得你猝不及防,可并不是每一次的變化都能趕上。我們在追求速度的時候,忘卻了停留,以致失去更多美好的風景。
歡迎來到我的精神世界,愿我的文章能帶給你些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