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兩個月就要中考了,最近兒子學校一直在考試,周周測、月考、模考,甚至每一次默寫作業都有分數。?
最近一次周周測,兒子考得很差,完全不是平時的水平,問他原因,他說是因為第一門語文考差了,后面心態崩了,導致每一門都沒考好。回到家很沮喪,一直在擔心著這次考試成績,太差了,一定不好,一定會被老師責罵的。
我看著他,對他說,現在的每一次考試,都是為了你最后的中考或者高考作準備,你要的不是每一次成績都好看,你需要在每一次考試中總結經驗教訓,分析這次考試犯了什么錯誤,找到什么漏洞,接下來的時間里有針對性查漏補缺,有意識在下次考試中不犯同樣的錯誤,怎么樣保持穩定的心態,不被試卷的難易程度掌控心態,這才是考試的目的。成績只是表面,你自己對自己能力的判斷、心態的把握才是最主要的。
你現在要做的怎么把接下來的考試考好,發揮你本來的水平,而不是一味地后悔報怨。假如到中考時第一門語文,你沒發揮好,那么你后面的考試就不考了嗎?那你這三年的努力不白費了嗎?一門沒考好沒關系,過去的就讓他過去,要調整好心態,把下面的考試發揮好,那么最終結果一定也不會差的。
現在復習階段,每天不是考試就是復習、做題,就像是跑一千米,離終點還有200米,看著不遠,可是身體很累,快到極限,很是煎熬。很多時候會想,哎呀,明天就中考就好了,考完算數,是不是這樣呢?但是時間很公平,它不會對任何人偏袒,還會按照原來的節奏不急不慢地走著。
不要覺得重復很煩,每天做題很累,每一次的練習,都會讓你的知識掌握地更牢固,每一滴現在流下的汗水,都可能是中考成績里的一分,每1分半分都是值得珍惜的,寶貴的。
要有敬畏心,認真面對每次考試中的每一道錯題,其中的每一個知識點。可能你現在的每次練習,查到的漏洞,正好是中考的一道題,寶貴的一分。
所以我們要做的,只能是改變、調整自己考試前的心態。
方法有二:
第一、幻化另一個“我”——作為自己的好朋友。
弗洛伊德認為,人有三個“我”,“本我”——完全的潛意識,代表欲望;“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
舉個例子,比如,下午四五點鐘,你的肚子餓了,你的”本我“會想,我餓了,我想吃東西,可是你的”自我“會告誡你,現在是在上課,現在還沒到吃飯的時間,所以你還是正常地上課、做題或者參加考試,你壓抑了你的”本我“,而”超我“就是你很餓的時候眼前出現了一盤美味的食物,可是旁邊有個乞丐,他快餓死了,他在用乞求的眼光看著你,你的”超我“就會壓抑自己的本我和自我,把那盤食物給乞丐。
這里的所有感受,不是指代真的肚子餓或食物,就是指你的心理想法,你的感受,你的意識與潛意識。
他還有個“冰山”理論,是說人的意識就像是漂浮在水上的冰山一般,能讓別人和自己看見的只有漏出表面的那一小部分,;可是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藏在水下的,人們不會輕易的看見它們,甚至你自己都會忽略他的存在,但是不管怎么樣,他是真的存在并影響著你的,只是暫時被你壓抑著或者藏匿著,它可以隱隱約約地被看到,但是有時候具備一定的條件后,那么它就會暴露出來,被別人發現,甚至影響你的生活。
我們知道這些理論,就是要學著深入了解內心深處的那個被你忽略的“本我”。
你每天高興、悲傷、快樂、煩惱,“每晚試著讓自我”與內心深處“本我”作個對話,看看自己的內心,今天過得怎么樣,累了、辛苦了、煩了,就用那個”本我“去抱抱他、安慰他,嗯,今天你辛苦了,我懂得了解你的辛苦和煩惱,但是我們現在能做的,只有面對現實,現實就是不久的將來我將要面對最重要的考試,現在是最后的沖刺,為了自己的夢想,累點也值得。我相信,好好睡一覺,明天又是一個活力滿滿的我,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我,一個快樂感爆棚的我。
對話的步驟一定是要先客觀回顧一天的過程、然后安慰自己,抱抱自己,再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
也許有人會說,我就是感覺每天過得太枯燥、太辛苦,我抱抱自己安慰自己以后,沒辦法給自己積極樂觀的暗示,怎么辦?
第二個方法、培養一雙樂意尋找美好的眼睛——每天找到一個小確幸。
沒關系,你可以通過訓練,讓你自己擁有一雙每時每刻能夠尋找小確幸的眼睛,每天早上交給自己一個任務,尋找至少一個(當然越多越好)讓你心中溫暖的小事情、小細節,哪怕是老師的一句鼓勵、同學的一個關心、春天怒放的花兒、路旁青綠的帶著露水的小草、一個“心想事成”的巧合、你心儀的同學無意間給你的一個笑臉……只要讓你高興的、溫暖的、開懷的,都可以,晚上檢驗看看自己有沒有完成任務,這樣過個三天可能沒有什么變化,但是一個星期、一個月、三個月以后,當你養成習慣,你會驚喜地發現,自己的思維模式自然而然開始改變,走路不再只是看著那條灰色的馬路,心中不會只想著等會將要面對的難題,你會有意識看看路邊的小草、盛放的小花、路人對你的一個微笑,甚至你們少男少女之間朦朧的好感,你會很容易找到你想要尋找的那些力量。
有時間的話,每天花幾分鐘寫下來,沒有時間,睡覺之前在心里回顧一下,就像每天的睡前儀式一樣,想一想今天我找到了什么小幸福、小美好,讓自己帶著美好、溫暖、快樂的感覺進入夢鄉。
這是考前心態的調整,下面要說的是在考試過程中如何調整心態,發揮出應有的水平。
一、不要糾結于一道題,要縱觀全局,努力做好整張試卷。經過九年的學習,大家已經做過無數試卷,可以說熟知”套路“,一般來說,每一大部分前面都是簡單的基礎題,后面,最后兩題是難題或者拔高題。
可是萬一哪次,出卷老師“皮”了一下,你做的第一題或者第二題就是一道難題,你想了很久還是想不出來。這時你千萬不能”戀戰“,一定要及時放手,把眼光放遠,著重于完成整張試卷,而不是這一道題。
我在學生時代,就曾經遇到過一次這樣的考試,到現在印象都很深,是語文考試,當時語文應該算是我的強項,我是志在必得,想語文一定要拿高分的,可是那次考試第一題就是要寫”發“字的繁體字,我想了很久,想不起來,又開始東張西望,到處找,想找到哪怕一只打火機、一張海報,因為那個字似乎隨處可見,可是當時卻怎么都寫不出來。
為了這個字,直接影響了我后面做每道題,因為在做題的時候,我都在潛意識里留著一定的思考力還在想那個字的寫法,可想而知最后那次考試的成績。
后來想想,那個字,即使空著,也不過一分而已,后面的閱讀理解、作文我好好寫,那個一分又有什么稀奇的呢?真的是得不償失啊!
所以我們遇到不會的題,即使它就是個送分題,基礎題,一時想不起來,一定不要糾結,只要先做個醒目的標記,假如是選擇題,先隨便選一個,萬一最后來不及,還有25%的概率能選對,然后快速做下去,用最少的時間,把這張試卷上會做的題,盡量都做對,然后再來攻克剛剛做標記的那些題,能啃一分是一分。
二、要給自己明確的、堅定的信念。
不要受到做題順利與否的影響,要對自己每一門的水平有個客觀評價,在這門課程上我能超過全市百分之五十還是八十的同學。遇到難題,另一個“我”要及時跳出來,與那個”自我“對話:你不會做,那么這次考試中會有百分多50/80的人也不會做,沒關系,你只要合理安排時間,先保證把會做的都做對,那么成績一定不差的,你一定行的,放心。
遇到簡單的題目,那另一個“我”要告誡:你一定要細心、認真,這些是送分題,大家都會做,我一不小心馬虎了,大家都做對,那我就虧大了。
三、把過去扔掉,積極面對未來。
就像剛剛說的,假如在中考過程中,某一門沒考好,你會不會這樣想:這次完了,這第一門都考砸了,開局不利,那我這次考試一定沒戲了,考不上理想學校了,甚至有時候會“破罐子破摔”心理。
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很多沒有經過心理訓練的同學都會這樣想,可是現在,我們是不是可以嘗試這樣想:假如這門本來是自己的弱項,沒考,我們可以自我安慰,嗯,沒關系,這門我本來就沒準備拉分,本來就是弱項,只要下面我的強項科目考好,那么一定能把分數追回來;
假如很不幸,這門正好是你的強項,本來你是想要拉分的,那么現在你可以嘗試這樣安慰自己:沒關系,即使這門我考得沒有理想中的好,可是沒準還是比另外一個這門是弱項的同學還好呢,好與差的標準換成那個弱項的同學,那么我還算過得去的吧。
要知道,你們的對手不是這個教室里的五六十個,而是全市七八千個同時中考的同學,所以,你不必糾結于一時、一門課程的得失,要站得高看得遠,明確自己在哪個梯隊,只要能發揮出正常水平,那就是成功。
這個原理在心理學中叫“換框技術”,就是把一件壞事,換個詞,換個思維方式,弱化負面信息,強化正面力量,重新認識它,這樣轉念一想,你的心情可能會放輕松很多。
寄語:
1.學習是自己的事,你不是幫父母學的,也不是幫老師學的,現在的你鍛煉的不僅僅是理論知識,還有學習方法、學習能力、邏輯思考能力。要知道,學習是將來一輩子的事,只有這個年紀,才有機會心無旁鶩地專心學習,等到有一天走出校門,開始工作賺錢,開始有了家庭,你每時每刻還得學習,學著成長學著為人處世學著怎么找到自己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平衡,去學著賺錢學著照顧家庭,你會有很多牽絆很多拉扯,時間被分割成一小塊一小塊,到時候你會特別懷念現在這一段能專心學習的時間。
2.現在的年紀,是一個人最美好的年華,只是身在其中的你們可能還沒覺察出美好,甚至只有迷惘和煩惱。舉個例子,就像一顆還沒打磨過的鉆石,你根本看不出它有什么珍貴的,只不過是一塊其貌不揚的石頭而已,可是假如有人告訴你,這顆鉆石值一千萬,那么你是不是會很小心翼翼地保管它、珍惜它,盡管你并不知道它到底珍貴在哪里?你們現在的青春年少就是那顆還未被打磨、未被開發的鉆石,每一顆都珍貴。
結語:青春是美好的,現在是你們一生中最美好的階段,愿你們的每一天,多些美好的回憶,開心快樂過好現在的每一天;
中考是你們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轉折點,祝愿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績,考上理想的學校。